內蒙古之變——來自大草原的科學發展報告

時間:2012-09-23 14:31   來源:新華網

  按當前價格測算,創造一萬元産值,如果賣原煤,約需40噸。但如果變成電,約需10噸煤;如果變成油,只需要4噸煤左右。

  資源優勢的成功轉化,就能夠創造出更大的價值。

  十年間,在大量輸出煤炭、稀土、天然氣等原材料的同時,通過對原材料加工開發而形成的油、電和各種終端産品,同樣為內蒙古經濟的快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從2005年到2011年,在原煤産量由2億多噸增加到9.79億噸的同時,以新型煤化工、天然氣化工和氯鹼化工為主的化學工業體系,在內蒙古初步形成,對內蒙古工業經濟的貢獻率達10%。

  豐富的煤炭和風能、太陽能資源,使得內蒙古成為我國最大的電力生産地。到今年8月底,內蒙古電力裝機達到7673萬千瓦,居全國首位。去年,內蒙古外送電量1276.5億千瓦時,連續七年居西部各省區之首。

  不僅僅是煤炭、電力、天然氣、稀土等資源産品,在這塊土地上生産出來的糧食、牛奶、羊絨等農畜産品同樣讓內蒙古人倍感自豪。

  “我的玉米地今年百分之百都是新品種,一畝地能打2300斤,比老品種多出1000斤!向日葵畝産能到600斤,是老品種的一倍,還抗倒伏,不易生病蟲害。”巴彥淖爾市臨河區雙河鎮進步村49歲的村民張明説。

  直到上世紀90年代初,實現糧食自給仍是自治區主要奮鬥目標之一。據記載,1969年到1990年,全區共從區外調糧402億斤,是全國調入糧食最多的地區之一。

編輯:張曉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