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之變——來自大草原的科學發展報告

時間:2012-09-23 14:31   來源:新華網

  社會結構上,以農牧業人口為主體轉變為以城鎮人口為主體。

  短短十余載,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內蒙古走出了一條不斷強化農牧業基礎,加快實現工業化、城鎮化的新路子。

  抓住難得機遇,發揮自身優勢,工業化、城鎮化突飛猛進,農牧業基礎進一步鞏固。十年間,內蒙古經濟持續快速發展,成為欠發達地區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典型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這首南北朝時期流傳下來的《敕勒歌》,生動描繪了內蒙古草原蒼茫遼闊的景色,至今仍然激發著人們對大草原的無限嚮往。

  今天,驅車賓士在橫貫內蒙古的G6高速公路上,映入眼簾的,除了連綿不絕的牧草沙柳,星星點點的馬匹羊群,一望無際的玉米、向日葵,更有高聳的輸電鐵塔、連綿的企業廠房……

  然而,直到新世紀到來之前,內蒙古仍然是我國最不發達地區之一。

  “把煤和馬鈴薯堆成大青山,也賣不了幾個錢。”曾幾何時,守著豐富資源的內蒙古人只能這樣無奈地感嘆。

編輯:張曉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