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難而上促發展
10年,一次次化解經濟風險。“滿懷信心,果敢從容,堅持改革,攻堅克難”,昂揚奮進、科學發展的精神讓中國經濟風景這邊獨好
不像自然災害那樣令人恐懼,經濟發展中的曲折悄無聲息,卻也刻骨銘心。
經濟下滑,出口減少,企業經營困難,失業人數增加。2008年,這一自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為嚴重的國際金融危機,給融入全球化的中國經濟帶來了嚴重衝擊,打亂了中國經濟前進的步伐。
這一年,中國經濟增幅掉頭一路向下,從一季度的超過10%,下滑到四季度的不到7%,下降的幅度令人擔憂。而挑戰的更嚴峻之處在於,中國外貿依存度高達60%以上,中國經濟會不會被世界經濟拖垮?當金融危機從美國蔓延到全球、從虛擬經濟擴展到實體經濟、從發達經濟體傳導到新興經濟體,其影響之深刻、局面之複雜,遠遠超過上世紀末的亞洲金融危機。中國這個有“世界加工廠”之稱的經濟體,能不能抵禦得住外需急劇下降、大量出口企業停工的猛烈衝擊?中國這個世界第一人口大國,能不能承受城鎮失業人員增加、上千萬農民工回鄉的嚴酷事實?中國保持了30年的快速增長勢頭,會不會就此戛然而止?
應對嚴峻挑戰,考驗的是駕馭複雜局面的能力,展現的是昂揚奮進的精神狀態。
我們滿懷信心,果敢從容——
“信心比黃金更重要”!在最困難的時刻,來自黨中央、國務院的聲音,鼓舞全國人民樹立起迎接挑戰的信心。這信心來自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這信心來自改革30年積累的雄厚的物質基礎,這信心來自近年來政府在宏觀調控實踐中積累的豐富經驗。正是因為有了信心,黨中央、國務院領導全國人民共渡難關,在國際金融危機中書寫了精彩的中國答卷。
雖然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打亂了中國經濟發展的節奏,但一心一意謀發展的時代主旋律沒有變。中國工業化、城鎮化、現代化的歷史任務還沒有完成,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小康社會的目標還沒有實現,任何理由都不能阻擋我們的腳步。面對猛烈的衝擊,中國用最快的速度推出了大規模的刺激計劃,力保國民經濟穩定增長。外需不足內需補,一方面大規模增加政府支出,啟動實施總額達4萬億元人民幣的兩年投資計劃;另一方面,推出“家電下鄉”、“汽車下鄉”以及“以舊換新”等一系列刺激消費的政策,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