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浚生:香港回歸十年 最大感慨是中央政策的正確
 
 
  來源:      日期:2007-06-30 10:31

 

  中新社杭州六月三十日電 題:“香港回歸十年 最大感慨是中央政策的正確”

  ——訪原新華社香港分社副社長張浚生

  中新社記者 柴燕菲 童靜宜

  彈指一瞬間,香港回歸祖國已經十年。這十年,香港一路走來,歷經風雨。

  作為前新華社香港分社副社長並曾兼任新聞發言人的張浚生先生,自一九八五年七月起,在香港工作達十三年之久,幾乎歷經了香港回歸的全過程,為香港平穩過渡及順利回歸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在他即將赴香港參加回歸十週年慶典的前夕,記者專訪了他。

  “最大感慨是中央政策的正確”

  對於香港回歸的前十年和後十年,張浚生先生感觸良深。他告訴記者:“香港回歸十年,最大的感慨就是中央政策的正確。香港回歸後,與內地的融合與合作越來越緊密,也使香港越來越繁榮。人們對香港前途的疑慮在減少。”

  張浚生説:“我去香港的時候是中英聯合聲明簽署之後,當時有一部分人對中英聯合聲明是支援的,也有一部分人心存疑慮。這種疑慮一方面來自於對‘一國兩制’方針的疑慮,另一方面來自於對內地與香港經濟巨大差距産生的擔憂。”

  張浚生回憶説:“當時相當一部分香港人對‘一國兩制’的認識是比較模糊的,有一部分人對‘一國’的認同也不是很強,這跟香港在過去的一百多年間由於殖民統治淡化民族和國家的觀念是有關係的。香港回歸祖國後,許許多多的事實讓香港人加深了對國家的認同感,我看到過有數據説現在大約有八成的香港人對國家認同。這種認同感的提高,跟內地經濟的飛速發展是密不可分的。”

  內地經濟發展減少港人對回歸疑慮

  年逾七旬的張浚生回憶説:“我還記得一九八六年帶一個香港新聞代表團到上海,當時到上海比較晚,從虹橋機場出來,看見上海燈光很黑,路也不好,心裏很酸很難受。要知道上海是中國內地最繁榮的城市,可跟香港的差距這麼大,當時我眼淚就掉下來;一九九一年,我再到上海,當時我是帶大亞灣核電站安全諮詢委員會的人到秦山核電站考察,他們提出能不能到浦東去轉一圈,當時剛宣佈開發上海浦東。我看到上海已開始發展了,燈光也不像原來那麼黑了,當時感覺就好多了;到一九九八年去上海時,只見新開發的浦東到處高樓林立,霓虹閃爍,跟香港沒什麼差別。這種差距的縮小本身就使香港人對國家的認同感提高了,同時更會減少港人對回歸的疑慮,因為事實勝於雄辯。”

  香港的明天會更好

  雖然又回到了杭州的西子湖畔,現擔任浙江大學發展委員會主席和浙江省經濟諮詢委員會主任等職,但張浚生忘不了香港,併為香港取得的進步感到鼓舞。他説:“香港經濟得到復蘇,香港能保持穩定繁榮,離不開港人的拼搏精神,離不開香港已有的條件和優勢,更離不開內地風雨同舟般的支援。”

  他舉例説,二00三年六月,中央政府回應特區政府的提議,簽署了‘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在很大程度上穩定了香港企業界對香港經濟的信心,而且也促進了香港經濟的迅速回升;香港遭遇亞洲金融風暴的時候,為了保護港幣地位不受影響,中央政府堅持人民幣不貶值;特別是後來開放的‘自由行’,為香港的經濟復蘇貢獻很大......

  在採訪中,張浚生先生不止一次地對記者説,隨著內地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內地與香港之間的經濟合作與往來會越來越緊密,互補會越來越明顯,特別是服務業方面的合作,前景應該很大,因為香港服務業佔其經濟總量的近百分之九十。“在未來的時間裏,我堅信香港和內地的差距會越來越小,香港的明天會越來越好。”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