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6月29日電(新華社記者趙博)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回歸十年來,內地與香港特區在衛生領域開展了一系列合作與交流,特別在傳染病防治合作方面有了突破性的發展。
他説,香港與內地的地緣關係,要求兩地加強在傳染病防治領域的合作。近年來,內地與香港建立了傳染病資訊共用機制,重大傳染病及時通報,常規傳染病定期通報,並加強了病原檢測和病毒溯源研究,開展防控技術和實驗室檢測合作。
黃潔夫舉例説,在四川省發生豬鏈球菌疫情時,衛生部及時邀請香港專家到現場參加流行病學調研,了解疫情,獲得第一手疫情資料,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及時將兩例豬鏈球菌樣本通過深圳海關轉交至香港衛生署公共衛生檢測中心進行實驗室檢測。內地在發佈第一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後,及時邀請了香港專家到發病省市考察,就人禽流感防控、病例發現和報告、診斷和治療、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查、流行病學調查和疫情處理以及其他傳染病防控工作進行了廣泛交流和討論。
他説:“中央開放負責的態度使港澳居民及時了解疫情動態,特區政府有針對性地制定預防措施,內地與香港的專家聯防聯動,安定了民心,穩定了社會,有力地支援了特區政府的工作。”
黃潔夫提到了2003年的非典疫情。內地與香港衛生行政部門密切合作,香港醫學衛生界對非典的病原學研究做出了貢獻;而在香港疫情較重、發生救治困難時,內地醫務界向香港提供了諸多援助。非典防治電話熱線、粵港澳傳染病聯繫機制、醫療預防技術交流、提供非典防治物品等一系列措施,有效幫助了香港同胞戰勝非典疫情,也拉近了內地和香港同胞的心,加深了內地和香港醫務界的感情。
為了聯手應對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2005年10月,衛生部、香港衛生福利及食物局、澳門社會文化司共同簽署了《衛生部與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關於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機制的合作協議》,2006年4月,三方簽署了實施細則。2007年6月22日,衛生部和香港特區政府衛生福利及食物局簽署合作備忘錄,標誌著內地與香港將在衛生領域開展進一步的全方位合作。
黃潔夫回顧了十年來內地與香港醫務界的廣泛合作。他説,在“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針和基本法的框架下,積極開展並推動內地與香港特區在衛生領域的合作與交流,範圍涉及衛生工作各個方面,從衛生行政部門到醫學社會團體,從醫學院校到醫院之間,從臨床醫療到公共衛生,從臨床醫學到基礎醫學,從西醫到中醫,都建立了廣泛聯繫的渠道,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
黃潔夫表示,內地和香港醫務界的高層互訪帶動了全方位的交流。1997年以來,雙方每年互派十余批高級別代表團,開展坦誠務實的交流。2002年,衛生部與香港、澳門特區政府協商,建立三地衛生行政高層聯席會議機制。衛生部與香港醫學專科學院合作,開始了內地專科醫師培訓和認定的試點工作。
黃潔夫還指出,衛生部在國際衛生事務中,積極與香港特區衛生行政部門進行溝通,共同參與國際事務。自香港回歸後,特區衛生行政部門負責人每年隨國家衛生代表團參加世界衛生組織大會及其他國際組織的各類會議,共同參與世界衛生組織《國際衛生條例》修訂和《煙草框架公約》實施等。
黃潔夫説,2003年,內地與香港特區政府簽署了《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醫療”作為社會服務中的一部分,CEPA條款中對香港醫生放寬了市場準入的條件,為香港醫生北上發展拓寬了條件。
黃潔夫透露,香港回歸十週年之際,衛生部將推出一系列支援香港、惠及香港同胞的新措施。其中包括擬出臺《臺灣地區,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醫師在內地短期行醫的管理規定》政策文件,目前正在徵求意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