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中國香港特區駐新加坡經貿處處長林錦光
 
 
  來源:      日期:2007-07-01 15:51

 

     新華網新加坡7月1日電(記者 張永興)中國香港特區駐新加坡經濟貿易辦事處處長林錦光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在1997年回歸之前,一些西方媒體曾預言香港回歸後一定會“死亡”,但實際情況正好相反:“一國兩制”的成功實施,特別是“一國”優勢的充分發揮,使這顆東方之珠更加璀璨奪目,充滿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林錦光表示,回歸後,香港作為祖國大家庭的一員享受到很多好處。因為成了“自家人”,很多事情辦起來都比較順利。如今香港與內地的經濟聯繫日益密切,香港繼續受惠于內地經濟平穩較快的增長。

     林錦光認為,回歸後,香港作為國際金融、物流、貿易和旅遊中心的地位不但沒有下降,反而有所加強。正是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援,香港經濟在經歷了諸多嚴峻挑戰後不僅成功反彈,而且發展勢頭日益強勁。

     他説,回歸十年來,內地與香港簽訂實施的《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促進了香港對內地的出口,擴大了香港在27個服務領域對內地的市場準入,許多香港人開始到深圳與廣州等地發展。

     林錦光指出,以集資額巿值計算,香港股巿目前為全球第八大巿場,集資額較1997年增長了4倍。香港也是世界排名第二的首次公開招股巿場,以及全球第11大貿易體系。許多內地企業也紛紛到香港上市融資,截至今年1月底,內地企業在香港股票市場的融資總額高達1910億美元。

     此外,香港繼續是海外企業最為垂青的亞洲城巿,外資企業數量超過6500家。僅2006年,海外企業在香港設立地區總部和辦事處的數目就高達3800多家,其中內地企業設立的區域總部就有100多家。

     林錦光強調,“一國兩制”也為香港和內地兩個金融體系建立了優勢互補、互動合作的關係。香港對外貿易總額由1997年的3723億美元激增至去年的6418億美元,增幅近1倍,其中香港與內地的貿易額也是1997年的2倍。

     林錦光表示,“一國兩制”的成功實施不僅使香港與內地雙贏,也帶來了與別的國家與地區的多贏局面。

     林錦光説,到新加坡任職兩年多來,他走訪了許多東盟成員國。這些國家的官員與華僑華人對香港十年來經濟迅速恢復發展十分感慨,不少華僑華人還表示有意願去香港發展創業或者通過香港進軍中國內地。

     林錦光説,近年來香港與東盟國家的貿易額不斷攀升,已經從2004年的3761億港元(約合494.8億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4282億港元(約合563.4億美元),增幅為13.9%。2005年,東盟為香港的第三大貿易夥伴、第三大出口市場、第三大轉口貿易市場及第二大進口來源地。就新加坡而言,2001年至2005年,新港間的雙邊貿易額平均年增長率為15.4%。他認為,隨著泛珠江三角洲(9+2)經濟合作的展開,香港一定能發揮好進與出的雙向門戶作用,促進東盟與中國內地之間的經貿合作。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