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香港6月27日電(記者侯莉萍 蘇曉)香港回歸後不久,金融風暴席捲亞洲,已經上漲過高的香港樓市和股市泡沫破滅,很多人在一夜之間從富翁變成“負翁”。“多虧特區政府及時出手救市,再加上中央政府的有力支援,最終渡過難關。”已經從事房地産工作10年的港人關小姐這樣説。
香港回歸前,20多歲的關小姐是一名財經記者,負責地産和電信産業的報道。回歸後,關小姐跳槽到一家房地産仲介機構做地産公關,一直到現在。
上世紀九十年代,香港房地産市場已成為資金的吸水池,港商在本地和外地賺取的利潤、香港市民相當大的一部分收入和銀行貸款、大量外資,都投入到房地産市場,造成房地産價格狂升不已。“那時的市況實在太好了,地産代理公司的收入非常好,總是有花紅,加薪也很容易。幾乎每天都有同事請吃飯。”關小姐回憶道。
關小姐説,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來臨之前,香港炒樓盛行,一套房子可能轉手七、八次,而當時一轉手房價就能升10%左右。炒樓的人各行各業都有,有的人甚至借錢來炒。誰知金融風暴來臨,股市大挫,樓市亦難逃一瀉,市民對樓市信心崩潰,樓價在接下來的兩年急挫60%至70%,到2003年6月底,香港大約有10.6萬宗負資産。
關小姐説,1997年時,周圍的同事朋友都買樓,自己也在新界買了一套約40平方米的房子,不過不是炒樓,而是為了投資。當時以每月7000多港元的價格把房子租了出去。結果沒多久,樓市暴跌,租金也跌到6000多港元一個月。
關小姐説,樓價剛開始下跌時,不少人認為只是小幅調整,誰知樓市一直跌到1999年才出現“小陽春”,之後2000年,科技網路股泡沫破裂,再加上2003年的非典疫情暴發,將樓市推至谷底,當時各售樓處門可羅雀。
關小姐説,香港樓市終於出現反彈,同中央和特區政府的一系列救市措施密不可分。中央推出了一系列有利於香港經濟發展的政策,如開放“個人遊”,《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的簽署,以及香港銀行可進行個人人民幣業務等,使香港經濟逐步好轉,樓市又轉為暢旺。根據香港金管局的最新數據,香港目前的負資産數字是6400宗,比最高峰時減少了約10萬宗。
回歸10年,香港地産界經歷了幾多風雨,但最終柳暗花明,關小姐也渡過工作中最艱難的時期,現在已升任公司董事。問她是否想過再去投資地産,關小姐説,如果樓市繼續好轉,不排除重新入市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