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世紀80年代中英雙方開始談判,香港回歸問題就進入了國際觀察家們的視野,直到今天,香港已經回歸祖國整整10年,國際社會對她的關注“熱度”依然不減。
回歸以後,當初人們最擔心“變”的方面,到底變了沒變?香港的經濟活力是增加了還是減弱了?香港的自由度是保持原狀還是收窄了?香港民眾的整體生活水準是提高了還是降低了?人們原有的生活方式是改了還是沒改?等等,等等。總之一句話,香港到底“盛”了還是“衰”了?
對這些問題,土生土長和從內地或其他地方遷移香港並在那裏長期紮根的港人,無疑是最有發言權的。近一個時期以來,包括本報在內的眾多媒體,已經刊登了大量報道,反映香港回歸10年來的發展與進步,其中不少就是這些“地道港人”的切身感受。人們不難從中找到問題的答案。但是“王婆賣瓜”式的自我表達,不能當作評判事物的唯一依據;多聽“旁觀者”的意見,評價才會更客觀、公正。
平心而論,雖然多年來國際輿論界一直沒有中斷過對香港的品頭論足,也不時有所批評,但整體的評價是相當正面的,而且越來越正面,大都認為“一國兩制”的實踐是成功的。最為典型的事例是,世界著名雜誌《財富》,1995年曾經推出一期觸目驚心的封面專題《香港之死》,給即將回歸的香港塗抹了一身墨色,對香港前景做了極其悲觀的預測,加深了不少國際友人的憂慮。可是時隔6年,還是這個《財富》,卻特意選在香港舉行了新世紀第一次《財富》全球論壇。有人問當年的封面專題總監傑弗裏 科爾文“如果還以香港做封面專題將會用什麼字眼?”他思考片刻後堅定地回答:“活力充沛!”
從“香港之死”到“活力充沛”,傑弗裏 科爾文眼中的香港似乎是經歷了陰陽兩界,而現實中的香港其實始終沒有死過,歷經亞洲金融風暴、非典等磨難,她一直頑強地拼搏著、進步著。最近,《財富》的姊妹刊物美國《時代》週刊又發表專題文章,認為“香港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具活力”。
令《財富》“出爾反爾”的最根本原因,是真實的香港,真實的活力與穩定繁榮!相信一切真心樂意睜眼看香港的人,一定能得出與《財富》、《時代》相同的結論。儘管這一新生的禾苗還存有不足,但她的確是活力充沛的!(吳酩)
來源:人民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