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統治下的香港
 
 
  來源:      日期:2007-06-05 16:02

 

   客觀地回顧一下香港的歷史,人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同樣是實行自由港政策,同樣在這個天然深水良港,從英國強佔香港到本世紀50年代以前的百餘年裏,殖民統治並沒有給香港帶來繁榮。相反,在這漫長的歲月裏,殖民統治給香港留下了數不清的苦難與屈辱。

  英國管治香港之初,當地商人(幾乎全是洋商)主要從事的經濟活動有兩項:一是骯髒的鴉片貿易,二是殘酷的華工販運。史書的記載令人觸目驚心:19世紀下半葉,經香港輸往中國內地的鴉片,每年達數萬箱之多,高峰時一年達7萬箱;從香港販運往世界各地的華工,每年達幾萬人,累計超過200萬人。香港殖民經濟發展之初,富的是少數洋人冒險家,其資本積累的方式亦不光彩。

  殖民統治使當地華人的創造力長期受到抑制。港英政府早期實行赤裸裸的種族歧視政策,英國人幾乎佔據香港政府所有的高級職位。佔人口絕大多數的香港華人,在政治上處於完全無權的地位,經濟上備受排擠、壓榨。華人不許涉足高級酒店和私人會所,甚至禁止在山頂一帶的洋人住宅區度宿。有些法例甚至規定,華人無通行證晚間不準出門,不得舉行或參加公共集會。港英政府在1882年還頒布一項法令,其中規定:“總督有權禁止任何非英國籍居民居住香港,……並有權決定該人應行出境之日期。”據此,港英當局便可無須任何理由而將華人驅逐出港。英國人在各主要經濟領域享有經濟特權,華人的經濟利益卻得不到保障。早期華人一般只能從事低下的工作,即使在後來,華人要想獲得事業上的成功,也須付出加倍的努力和代價。在種族歧視政策下,香港華人承受著痛苦和犧牲,並沒有機會去發揮他們的幹勁和才華,因而香港的繁榮缺乏關鍵的支撐點。

  到本世紀50年代,英國的管治已實施100多年了,香港仍只能依賴少量轉口貿易生存,産業結構單一化,沒有像樣的現代大工業。1950年,香港的本地生産總值只有31.5億港元,每人平均1400港元,按當時的匯率折算不到250美元,其經濟發展水準在許多方面還比不上廣州、上海,更難與歐美的大都市相提並論。有些西方學者説,香港直至50年代初,還是一個“窮酸破敗的貧民城市”。 


 來源:人民網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