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感恩大愛托起文明之城——記唐山創建全國文明城市

時間:2011-12-21 13:06   來源:河北日報

  創無止境,文明是一個持之以恒的過程

  唐山成就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絕非旦夕之功。

  唐山市之所以能夠歷經23年創建矢志不渝,是因為他們不僅把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作為一個目標,更作為一個過程。

  1990年的一天,市民張啟柱在風雪中奔波4個小時送迷路的孩子回家,因此獲得唐山市“學雷鋒十佳”稱號。由此開始,唐山開展了歷時20多年、至今仍在進行的頗具特色的月評“學雷鋒十佳”活動,唐山,也因此獲得了“留住雷鋒的城市”的美譽。

  像“學雷鋒十佳”這樣的品牌創建活動,在唐山比比皆是—— 從每年一度的“文明市民標兵”評選,到兩年一屆的“十大傑出志願者”命名;從城市《文明市民讀本》的編纂發放,到鄉村“文明大講堂”的開設宣講;從“碧水藍天”系列環境整治工程的長年推進,到以“唐山抗震精神”為內核的城市文化軟實力的持續提升……“加強文明城市創建長效機制建設,推動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由運動式、迎查式向長效化、常態化的轉變。”在這一原則指導下,多年來,唐山市逐步建立起一整套與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標準和要求相匹配的體制機制。同時,根據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總體要求,細化責任分工,一級一級抓落實,一環一環抓到位,一項一項促達標。

  文明創建,保障先行。唐山市把創建文明城市工作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完善和落實公共財政支援政策,廣泛吸納社會資金,形成公共財政、相關部門和社會各界多元投入機制,切實為創建工作提供可靠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支撐。

  正是基於這樣的長效創建和不斷積累,唐山的文明城市創建活動過程扎紮實實,成果實實在在。此前,唐山已經多次獲得“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稱號。同時,城市多項“文明指數”走在了全國、全省前列。

  以民為本,牢築文明城市創建之基

  環境監測數據顯示,今年1至9月,唐山市二級及以上天數達到257天。“空氣好了,天藍了,水清了,這就是文明城市建設看得見摸得著的成果。”“我們的創建工作不僅僅是為了‘文明城市’這塊牌子,更主要的是通過創建來改善民生,讓人民群眾更好地享受到創建帶來的成果。”唐山市委有關負責同志説。

  唐山是一座依煤而建、因鋼而興的資源型重工業城市。由於歷史的原因,生態環境建設欠賬較多。

  “必須以壯士斷腕的勇氣和決心,還唐山人民一方碧水藍天!”文明城市創建之初,該市就定下“把工業化城市轉型與文明城市創建結合起來”的基調。

  “産業是立城之本、興市之基,必須把文明城市創建與推進産業結構調整有機結合起來。”在這場“綠色接力”中,唐山歷屆市委市政府以完美的傳承續寫著共識。

  一項項生態工程,一個個奇跡也因此而誕生—— 廢棄已久的南湖採煤採沉區被綠色喚醒,建成城市中央生態公園,榮獲聯合國人居榮譽獎和迪拜國際改善居住環境最佳範例獎;荒蕪經年的小島曹妃甸被藍色喚醒,建成潛力無限的30萬噸級北方深水大港。

  不僅僅是生態環境的改善。回望唐山近幾年文明城市創建歷程,碩果舉目皆見。

  2007年,市委、市政府果斷決定停建其他工程項目,把有限資金用於震後危舊平房改造,這一深得民心的行動被確定為“一號工程”。如今,危舊平房改造已開工建設1120萬平方米、竣工432萬平方米,安置居民5.9萬戶。2008年,唐山市在全省率先實現了公辦普通高中免費教育,至此已全部實現12年義務教育。

  居有所居、學有所教的同時,老有所養,病有所醫。截至目前,全市共有敬老院75所,總床位1.59萬張,管理服務水準在全省領先。自2007年10月全市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實施,如今已實現醫療保險全覆蓋。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編輯:王怡然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