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講什麼不重要 “獨”心路人皆知

時間:2004-05-21 14:25   來源:

 

 

  陳水扁想的是如何實現臺灣的徹底“去中國化”,如何拉著2300萬台灣人一起和中國説再見,美國人想的是如何使臺海局勢最大限度的符合美國的利益。明瞭二者的想法,或許就會明白執著于他們説了什麼並沒太大意義。

 

  520日,那位一心要埋葬“中華民國”的“中華民國總統”陳水扁第二次宣誓就職。眾多媒體和分析家對這位“總統”會在就職典禮上説些什麼做出了諸多猜測,遠隔重洋的山姆大叔也對此表現出濃厚興趣,一些政要還不同程度地提出了“勸誡”甚至“警告”。固然,不可低估陳“總統”的演説在製造麻煩方面的“能量”,但問題在於,他説了什麼或者沒説什麼真的那麼重要嗎?人們還有必要再次“聽其言”嗎?

 

 

  “國統會”=200瓶礦泉水

 

  四年以來,陳水扁及其手下已經無數次地向世界證明那些把他們的承諾當真的人是多麼天真。“本人保證在任期之內,不會宣佈獨立,不會更改國號,不會推動兩國論入憲,不會推動改變現狀的統獨公投,也沒有廢除國統綱領與國統會的問題。”從嚴格的修辭意義上來説,陳水扁並沒有在過去的四年突破自己做出的承諾,但是,只需要回顧一個簡單事實就可以證明這個所謂的恪守諾言是多麼虛偽,現在的“國統會”年度預算只有區區1000元新台幣,大概可以在大陸買下2001升裝的礦泉水。這個曾經讓許多擔心臺海開戰的人們感到欣慰,讓許多鐵桿“臺獨”分子嘟嘟囔囔的一個“沒有”已經只剩下200瓶礦泉水,而那三個“不”早已被“臺灣事實獨立”、“防衛公投”、“2006催生新憲”代替,甚至連1瓶礦泉水的價錢都抵不上。如果説這樣也算信守諾言的話,那麼恐怕出爾反爾這個詞的意思就不是漢語所能闡釋的了。

 

  種種跡象表明,下個星期陳水扁的講話不至於走得太遠,或許重談“四不一沒有”,或者炮製出什麼別的“不”或者“沒有”來——對於陳水扁這樣律師出身的政客來説,這根本算不上什麼難事。困難的是,如何讓人們明知道阿扁只不過是在隨便説説的時候還繼續耐著性子“聽其言”?繼續“聽其言”,甚至執著于其説了或者沒説什麼無疑是著了這位慣於搖唇鼓舌的政客的道兒,為其實現漸進式臺獨的切香腸戰術提供時間和空間上的便利。

 

  “聽其言”無實質意義

 

  近期,一些評論家和分析家們除了猜度陳水扁會説什麼外,還格外關心美國人説了什麼。仿佛美國人對“阿扁”的大聲呵斥或者小聲抱怨對於緩和臺海局勢具有格外重要的意義。否認美國人對臺灣問題特殊而重要的影響力是沒有意義的,但這並不必然意味著華盛頓的高聲低語特別值得重視。仔細審查華盛頓的聲音,雖然時高時低,忽軟忽硬,但仍然可以從中發現一個規律,即每次華盛頓呵斥臺北輕舉妄動的時候都不會忘記強調臺灣與美國的特殊關係。三個聯合公報從美國人口中説出來總是令我們一些分析家感到快慰,然而不應忘記的是,每次談及“聯合公報”的時候,美國人都不會忘記附加上“與臺灣關係法”——這可就不那麼悅耳了。

 

無論是言論,還是行為,都不過是思想的外在表現而已。陳水扁想的是如何實現臺灣的徹底“去中國化”,如何拉著2300萬台灣人一起和中國説再見,美國人想的是如何使臺海局勢最大限度的符合美國的利益——對於美國來説,很難接受一個統一而強大的中國對美國是有利的這樣一種想法。明瞭二者的想法,或許就會明白執著于他們説了什麼並沒太大意義。不論是臺灣領導人,還是相當數量的美國政要,在臺海局勢上,他們都以其行為證明了其言論的不可靠、不真實,至少是不夠可靠,不夠真實。“聽其言”,無論是對前者,還是後者,都已經沒有實質意義,“觀其行”才應是未來一段時間內的正確態度,而這一段時間並不是無限期的。

編輯:system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