姹紫嫣紅開遍——我國文化産品創作充滿活力空前繁榮

時間:2011-10-18 13:07   來源:《人民日報》

  自9月27日起,每當夜幕降臨,觀眾的目光就被央視一部電視劇深深吸引。眾多歷史風雲人物隨著跌宕起伏的劇情走上螢幕,100年前發生在中國的歷史巨變,如同一幅工筆畫卷徐徐展開。《辛亥革命》剛一播出,就引來了觀眾好評和網友熱議。

  曾經感動海峽兩岸的話劇精品《立秋》,近日將再次登上北京舞臺。這一次,山西話劇院帶著100個城市600場的顯赫演出成績走來,用事實證明,藝術精品不但有品位,更有市場。

  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公司、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上海雜技團聯合打造的多媒體夢幻劇《ERA—時空之旅》,已演出了6年2400場。據最新統計,票房收入已超過2.5億元。

  從熒屏到銀幕,從出版到舞臺,如今,我國的文學藝術創作正進入豐收的季節。僅2010年,小説類新書數量就有4300多部,首次發表和出版的長篇小説2000余部,長篇小説總量達到前所未有的3000余部,是世界上産量最高的國家;電影526部,票房101.72億元;電視連續劇405部,約15000集;動畫片年産量22萬分鐘,動漫産業總産值470.84億元;舞臺劇4000台,僅舞劇每年就達30多部,小型舞蹈作品更如井噴,演出市場總收入達108億元……

  隨著文化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廣大文化工作者活力倍增,文化産品創作空前繁榮。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已成為文藝創作、生産、表演的目標和追求。“在藝術創作中體現人民願望,反映人民心聲,創作出更多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精髓,代表人民利益,具有時代精神的優秀藝術作品,是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的作家藝術家義不容辭的責任。”文化部部長蔡武一再強調。

  記憶,傳承

  讓精品影響我們的時代

  “這是以兒童視角講述的一個充滿溫情又略帶憂傷的童年故事,整篇小説閃爍著一種人性的溫暖,慰藉人的心靈,在黑暗的夜空為人點亮希望之光。”讀過《北極村童話》,河南大學文學院08級學生尤海佩落淚了。

  《北極村童話》只是新聞出版總署舉辦的向全國青少年推薦百種優秀圖書活動中被推薦的一部。尤海佩説,很多同學都很喜歡這些優秀圖書,一些同學幾乎是在這些書籍的伴隨下成長起來的。自2004年開始,新聞出版總署每年向社會公佈百種適合廣大青少年閱讀的優秀圖書,迄今已經連續開展8次,推薦圖書共計800種,深受青少年喜愛。

  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柳斌傑指出:“文化體制改革的最終結果是要多出精品力作,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的需求,為子孫後代留下我們這個時代的記憶,這是一種責任。”

  柳斌傑介紹,隨著文化體制改革的深化,新聞出版行業的精品力作不斷增加。其特點體現在三方面:一是主題出版突出。從建軍80週年,改革開放30週年,新中國成立60週年,到建黨90週年,再到辛亥革命100週年,通過這些主題,把黨史、軍史、國史、革命史等方面的精品集中起來,形成了強大的聲勢。二是大量文學著作問世是出版領域精品的來源。過去叫座的是古代經典名著,而現在當代名作影響也很大,像鄭淵潔、楊紅櫻的兒童讀物,分別超過了2500萬冊,而于丹的《論語心得》,已有14個版本輸出國外。張煒的《你在高原》10卷450萬字,被稱為“中外小説史上篇幅最長的純文學作品”。作為直接反映生活和時代的文體,僅2010年出版的長篇報告文學和紀實文學作品就有700多部。三是大批創新性強、高水準的學術力作集中出版。中華書局、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古籍總目》經過17年的調研整理,第一次對我國現存20萬古籍進行了全面梳理,對文化積累和傳承具有重要的意義。

  票房,擔當

  讓精品兩個效益相統一

  在唐山中國建設銀行工作的老劉,是唐山大地震的親歷者,一家人去看電影《唐山大地震》,最初以為這不過是一部災難片,不曾想,影片的敘事竟如此獨特,讓他們一家特別震撼。因為從一個家庭的角度去審視災難,經過劫後余生的心靈煎熬,更可以讓幾代人沉思,不僅沉思災難,更沉思我們人生的意義。的確,《唐山大地震》不但創造了6.6億國産電影最高票房的紀錄,還被評價為“堅持社會責任與主流情感相統一,堅持本土化的故事元素,富於時代精神和傳統美德,是中國電影實踐‘三貼近’創作原則的一個重要收穫”。

  國家廣電總局局長蔡赴朝説:“所有影視産品生産和服務企業都要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

  圍繞重大主題進行創作,達到最大的社會效果,正是近些年影視創作的鮮明特點。被譽為建黨第一獻禮劇的電視劇《開天闢地》,集中了150多個知名演員,其中大多是年輕人所熟悉的影視明星,以年輕的視角、新鮮的手法,重新闡釋了那段被多次闡述過的歷史,剛一播出,就掀起了觀眾收看的熱潮。

  國家廣電總局副局長田進介紹,十七大以來,是我國影視創作最為活躍的時期,也是電影、電視劇、影視動畫等內容産業發展最好最快的歷史時期,從産量來説已邁入世界前列。電影故事片産量2010年比2005年翻了一番,進入世界前三強;影視動畫産量2010年比2005年增長了4倍以上;電視劇産量已多年保持世界第一,先後涌現出《建國大業》、《建黨偉業》、《唐山大地震》、《喬家大院》、《闖關東》、《解放》、《潛伏》、《人間正道是滄桑》等一大批優秀作品。

  2010年的上海世博會,是我國前所未有的文藝大舞臺。在184天裏,世博會園區共舉辦了22925場精彩紛呈的演出,其中,舞臺劇《茶》這樣的原創節目共有107台。曾任上海世博局負責文化演出活動的副局長胡勁軍介紹説,為世博會而創作的文藝作品有一部分已經成為長期演出的精品,這也是世博會為中國當代文藝舞臺所做出的重要貢獻。

  2010年,全國藝術表演團體共演出137.15萬場次,觀眾人數8.85億人次,僅北京的話劇演出就有4420場。

  扶植,獎勵

  讓精品能“留下來,走出去”

  總政歌舞團的藝術家們依然清晰記得去年10月14日的那個夜晚,在武漢,曾任魯南鐵道大隊長槍隊指導員的李德富,看過舞劇《鐵道遊擊隊》後激動萬分。老人以標準的軍禮向演職人員表示感謝,並留下“生動再現歷史,再現中華民族不屈之魂”的贈言。舞劇《鐵道遊擊隊》2010年7月成功登陸國家大劇院後,在十多個城市演出了43場,一年多來,經過不斷修改、反覆錘鍊,已成為我國當代舞臺的精品劇目。

  “浮躁之風盛行,這是創作的大忌!”中國音樂家協會主席趙季平曾經多次發出這樣的感慨,他説,近年來能沉下去、靜下心的藝術家日益增加,正是因為他們能夠靜心磨練,才使精品的數量越來越多。

  經過歷時3年多的創作和研究,一部代表江蘇文化符號的民族舞劇《秀娘》日前在無錫開始排演,江蘇民族舞劇院在立項、劇本、舞蹈、服飾、舞美各個環節都緊密依賴市場調研和社會反饋,“決不疏忽一步!”導演趙明曾這樣立誓。

  文藝家們之所以能夠靜下心來,在於一系列舞臺、影視、圖書創作的扶植政策相繼出臺,各類專項獎勵資金不斷設立,為文藝創作和生産營造了良好的環境;各級文聯和作協也以改進評獎、創建基地、組織采風等多種形式,為文藝家創作提供了優良的條件。

  慶祝新中國成立60週年的大型音樂舞蹈史詩《復興之路》是舞臺精品的代表,演出總計100場,觀眾達20多萬;而話劇《四世同堂》先後在深圳、上海、青島等19個大城市演出80余場,總票房超過2000萬元。成本低、週期短、生活化的小劇場話劇劇目如今也已經成為京滬等地夜晚不可或缺的文化消費。

  文化部藝術司司長董偉介紹,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每年投入4000萬元,已推出50台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劇目,京劇《宰相劉羅鍋》、舞劇《大夢敦煌》、川劇《變臉》等,都代表了當今舞臺藝術水準的優秀之作。文化部、財政部共同實施、歷時5年完成的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獲得國家財政1億元的項目資金支援。如今正在中國美術館展出的辛亥革命百年書畫作品展,也集中顯示了美術創作在反映重大主題時所取得的豐碩成果。

  文化“走出去”,是國家的重要戰略。我國的原創音樂、舞蹈、雜技精品和傳統藝術紛紛走向國際市場,上海昆劇團的全本崑曲《長生殿》在德國連演4天,轟動一時;“中國文化年”、“中國文化節”、“中國文化周”,如今已經是歐美各國文化生活中的一項內容。不斷參加國際圖書博覽會、全力辦好國內的國際書展,讓中國的好書由此一步步走向世界。國家支援的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和中國經典出版計劃也已取得顯著成效,截至目前共有1600多種書通過外國30多個出版集團推向國際市場。

  聯合,獨創

  讓精品凝聚人類的智慧

  走進天津光華劇場,這裡已經成了聲光電的世界,令人震撼的動作接二連三,神奇的情節引人入勝。上海城市演藝有限公司和天津雜技藝術有限公司聯合推出的舞臺劇《胡桃夾子海上夢》正在緊張闔成,即將在上海首演,歐洲和日本的百場定單也已簽訂。在經典芭蕾故事的牽引下,邀請世界各地人才重新創作的這部舞臺劇帶給觀眾的將是一個新的藝術天地。

  在我國文藝精品的創作生産中,近年來還出現了一種新的方式,就是延攬世界各地的優秀人才,跨國跨省市跨行業,強強聯合,以中國製造的方式,重新製作甚至二度創作經典作品。這樣的方式如今已被國際舞臺高度認可,形成了新的中國文化品牌。

  雜技芭蕾《天鵝湖》就是成功的典範。這不但是雜技和芭蕾嫁接後重新産生的一種藝術形式,也是雜技的革命和舞蹈藝術的延伸。上海城市演藝有限公司投資製作、廣州戰士雜技團創作演出的這部藝術傑作已經走遍歐洲,連芭蕾《天鵝湖》的故鄉俄羅斯都讚不絕口。

  在國家大劇院2011年的演出安排表上,歌劇是重頭,除了《趙氏孤兒》、《西施》和《山村女教師》是原創外,都是國家大劇院聚集國際優秀導演、表演、舞美人才的新製作。

  國家大劇院院長陳平説,世界歌劇經典之作是全人類的瑰寶,由中國的國家大劇院重新製作,可以為中國觀眾接受經典文化開闢順暢的渠道,又可以提升大劇院的文化製作水準,也可以在國際舞臺提高大劇院的知名度,與世界對話。《托斯卡》被國內外業內人士認為是經典歌劇新製作的巔峰。

  中國雜技家協會副主席寧根福説,從成功的中國製作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們既吸取了世界優秀的藝術元素,博采各國文化之長,又具有典型的中國文化內涵,這是成功的基石。

  獨立原創、中國製作、中外融合,一個個成功的文藝創作生産方式,讓中國文化精品像江河之水源源不斷,奔流激蕩。

編輯:楊雲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