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深圳製造”影視作品叫響全國熒屏(圖)

時間:2010-08-25 13:17   來源:深圳特區報

  

  《花季雨季》等作品獲得金鷹獎可謂深圳影視發展史上的標誌性事件。

  

  劉健民(時為深圳電影製片廠副廠長、電視劇《花季雨季》編劇,現任深圳影視家協會副主席)

  1999年8月18日晚,第十七屆中國電視金鷹獎頒獎典禮在深圳舉行。令深圳文藝工作者倍感驕傲的是因為這個全國電視人的盛會在家門口舉行,更因為深圳電視精品此次獲得了大面積豐收,共有5部電視作品獲得單項獎:動畫片《小糊塗神》獲優秀電視動畫片獎;電視紀錄片《中國博物館》獲優秀長篇電視紀錄片獎;電視劇《花季雨季》獲優秀兒童電視劇獎;歌曲《花季雨季》獲優秀電視歌曲獎;《“走進新時代”電視文藝晚會》(與中央電視臺合辦)獲優秀電視文藝節目獎。

  這是唯一一個以觀眾投票為主評選産生的國家級電視藝術大獎。在娛樂大劇《還珠格格》以大比分領跑最佳長篇電視劇作品獎的同一時期,“深圳製造”電視作品以真誠、真實、清新的風格獲得了美譽度和收視率的雙豐收。

  50天拍出兒童劇精品

  “我們是花季我們是雨季,我們總有許多美好回憶……”當時,深圳中學生鬱秀創作的小説《花季雨季》在全國青少年中産生廣泛影響,我們拿下了影視改編權。在當年的金鷹獎上,11集電視劇《花季雨季》獲得了20多萬張選票,和另外4部電視作品一起書寫了“深圳製造”的輝煌。

  當時15集的電視劇只用了50天便拍攝完畢,後來精簡到11集,體現了“深圳速度”。電視劇的創作我曾經向正在上中學的兒子徵求過意見,兒子説:“女生比較喜歡《花季雨季》,因為作者是女生,寫的人物和故事偏重於女孩子之間的事,把我們男生弱化了。”這番話給了我啟示,在編劇時我加重了劇中描寫男生的戲份,使該劇時代特色更加鮮明,人物行為更加合理,故事情節更加生動。

  電視劇由深圳市金杉影視策劃公司和南京有線電視臺合拍。劇中有兩名主要角色——“謝欣然”和“王笑天”分別由深圳大學藝術學院學生趙暉和陳智彬出演。扮演“劉夏”的17歲上海中學生戴皎倩(現用名戴嬌倩)還獲得了最佳女主角提名,是那屆金鷹獎中年齡最小的最佳女主角提名獲得者。如今她的演藝道路發展也比較順利。

  在那屆金鷹獎獲獎作品座談會上我還聽説,當電視連續劇《花季雨季》在南京首播時,正遇上《還珠格格》續集同時開播。孩子們都想看《花季雨季》,而一些家長則願看《還珠格格》,於是在南京的許多家庭都出現了搶頻道的現象。當然最終還是孩子們獲得了勝利。

  在我的記憶裏,領獎的情形已經很模糊了,但那種激動和驕傲一直都很難忘。當時深圳文藝精品在全國“五個一”工程中已經小有名氣,接著又在這個由觀眾投票産生的全國電視大獎中大面積豐收,應該説是獲得了專家和市場的高度認可。這給了我們影視工作者很大的鼓勵和信心。政府也更加重視深圳的影視業發展,給了我們很大的支援。

  可以説,11年前在金鷹獎上獲得的輝煌是深圳影視發展史上的一個標誌性事件,叫響全國熒屏的“深圳製造”品牌也是從那時候起逐步打造出來的。

  走出國門拍“鋼劇”,開創中國影視界先河

  這些年我一直在深圳從事影視工作,對於“深圳製造”的內涵,大家都經歷了從地域局限到海納百川的認識過程。記得我剛調進深圳時創作了反映深圳人艱苦創業的電視劇《深圳人》,1991年在央視首播反響熱烈,還獲得了中國電視飛天獎。這是第一部正面反映深圳生活和深圳人精神面貌的影視作品,它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大家對陌生的深圳“冷酷,毫無人情味,眼裏只有錢”形象的誤解,業內評價認為其為深圳的影視創作做了一個很好的探索。

  但現在回想起來,當時深圳的創作其實是有很大局限的。由於整個體制和環境都還處於起步階段,不夠成熟,影視人的視野並沒有打開。影視作品基本都是聚焦本土,深圳人寫深圳人,認為這樣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深圳作品。

  1999年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真正象徵著深圳影視走出象牙塔,完成了新的突破。巧的是,該劇次年榮獲金鷹獎長篇電視劇最佳獎,可謂續寫了“深圳製造”在金鷹獎的輝煌。這部由深圳市委宣傳部、中央電視臺影視部、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聯合出品,由深圳萬科文化傳播公司策劃並製作的電視劇,將曾經淡出人們視野的“保爾精神”和革命歷史情懷再一次深刻地傳送到全國人民的心窩裏。

  更重要的是,萬科最早跑到保爾的故鄉烏克蘭拍一部原汁原味的中國版《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在中國影視界是史無前例的。它開創了我國影視片在國外拍攝、演員全部用外國人的先河,成為新中國電視史上獨樹一幟的紅色經典。這無畏的探索和創新,顯示了深圳文藝工作者尋求多方位藝術突破的廣闊胸襟,也是深圳影視跨出本土、走向全國,並具備國際視野而日益成熟的標誌。

  同時,深圳也開始把現代市場機制導入了文藝生産,形成良性迴圈,“深圳製造”的招牌越擦越亮了。隨著影視走向多元化、市場化和規模化,如今“深圳製造”的概念變得更加寬泛和開放,不管是投資、編劇、演員、或者場景,只要有深圳的元素參與進去,就可以稱之為“深圳製造”,這是一個符合當今市場規律的趨勢,只有聯合多方製作,才會有好的作品。

  “深圳製造”風華正當時

  2008年,深圳康達富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投資近2000萬元打造的電視劇《相思樹》,作為熱門劇《親情樹》、《香樟樹》的姐妹篇,為“樹系列”都市情感劇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這一“都市情感三部曲”在國內受到了極大的認可,經濟效應和社會效應取得雙豐收。

  康達富的成功正是深圳民營影視企業異軍突起的縮影。“深圳製造”有一個很顯著的特點,就是媒體概括的“民間唱響主旋律”。深圳的影視製作剛開始主要是由政府主導的,後來隨著政策放開,民營企業開始進入影視製作領域。無論是緊扣時代腳步的主旋律,還是反映百姓生活的親情劇,他們都顯示出了極強的創作實力。尤其對現實主義主流題材的高度關注,不僅反映出其市場敏感度,更凸顯了他們的社會責任感。

  現在是深圳影視風華正茂的年代。隨著《春暖南粵》、《命運》、《兵峰》等主流大劇相繼亮相央視,深圳已經形成了“大影視”格局。如今的“深圳製造”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地域概念,而是一種品質精良、眼光超前的精品概念。可以肯定的是,深圳的文藝創作環境真的是越來越好了。

  記者點評

  在一定程度上,一個城市文藝精品的生産力度體現了這個城市文化的高度。在“深圳製造”的眾多文藝精品中,影視精品無疑是其中最璀璨的亮點。每次在全國和省“五個一工程”頒獎中,深圳影視作品都佔據了“深圳製造”的半壁江山。如今,大小熒幕上的“深圳製造”已經成為深圳城市文化的醒目標誌,提升了城市的人文品格。

  從“深圳人寫深圳事”的地域局限,到“深圳是全國的深圳”的文化氣度,一種海納百川、強強聯手的理念已經鐫刻進深圳影視人的心中。如今的深圳影視作品,已經逐漸摸索出一種以深圳本土的影視創作隊伍為基礎,積極吸納海內外優秀的影視創作力量的人才模式,充分支援社會力量介入影視創作,使其擁有了不竭的創作源泉。

  良好的投資環境、強大的政策支援、先進的精品理念,使得“深圳製造”顯現出規模效應。在中國影視的編年史上,深圳每年都留下了屬於自己的“刻度”。(記者楊媚 實習生練潔雯)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編輯:馮存健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