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深圳未來試驗什麼?

時間:2010-08-30 08:26   來源:《瞭望》新聞週刊

  “未來特區之‘特’不在於擁有多少優惠政策,而在於繼續擁有先行先試的權利”

  “無論是研究改革,還是研究地區經濟發展,我以為,作為特區的深圳都是必修的一課。”見到范恒山,是在他位於國家發改委的辦公室裏,面積不大的一間屋子堆滿了各種文件和書籍。1988年進入原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以後,范恒山就一直從事經濟體制改革總體規劃、專項方案的研究制定和城市綜合配套改革試點等方面的工作。

  2003年進入新組建的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後,范恒山先後擔任國家發改委經濟體制綜合改革司的司長和地區經濟司的司長,分別負責推進改革開放和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工作。正是基於深厚的專業背景和豐富的工作經驗,他對經濟改革與地區發展都有許多獨到系統的見解。

  但他仍然強調自己只是“略知一二”。不過,談到深圳,他的激情溢於言表。在很多關鍵時期,他就深圳改革發展都發表過一些重要意見,而在實踐方面,他也受命做過很多推進深圳改革發展的工作。在深圳特區成立三十週年之際,《瞭望》新聞週刊專訪了這位一直關心深圳發展的知名專家,以期待他能幫助我們厘清未來深圳的發展思路。

  特區還應繼續保留

  《瞭望》:回望過去的三十年,深圳作為特區,究竟“特”在何處?

  范恒山:深圳特區之“特”,我以為可以概括為兩點:一是擁有特殊的權利;二是作出了特殊的貢獻。

  正是國家給予了一些特殊政策,使得深圳這樣的特區能夠把握生産力發展的要求,把握實際的需要,把握國際化的潮流,把握市場經濟發展的規律,努力開拓和創新,推動了體制的變革,促進了生産力的發展,在探索中取得了特殊的成就。

  一方面,它通過探索,逐漸摸索出一套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的道路,率先建立起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構架;另一個方面,它推動了我國長期以來自給自足、比較封閉的經濟向開放型經濟的轉變,促進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開放格局的形成。而正是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帶來了我們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性跨越,實現了國家從比較貧窮向初步富裕的轉變。

  可以説,深圳特區對全國的改革開放而言,起到了試驗和示範的作用。而從國際角度看,還起到了宣傳和展示作用。

  《瞭望》:可不可以這樣理解,深圳特區所作出的特殊貢獻,得益於國家所給予的特殊權利和政策?

  范恒山:從一定的角度看,可以作這樣的理解,沒有國家給予特殊權利和優惠政策,很多探索無法展開,深圳就會跟其他地方一樣,不會産生特別的業績,也不會對全國作出特殊貢獻。但不要忘記,深圳人是身體力行者,國家給了權利和政策,還要依賴特區的能動與創造。

  因此,深圳人執著探索,不畏艱難,大膽開拓的精神是至關重要的。當然,深圳的發展還有其他許多因素的作用,例如全國各地的支援,這不僅包括全國各地許多人才涌到深圳,為深圳的改革開放和發展作貢獻,也包括面臨困難時,全國人民的聲援與支援。

  《瞭望》:深圳的改革先鋒作用是有目共睹的,它的許多做法後來都被推廣至全國。這是深圳的驕傲,但恰恰也是深圳的困境——當“深圳模式”成為“中國模式”後,還有必要保留這樣一個“特區”嗎?

  范恒山:這個問題需要從兩方面來認識。一方面,隨著改革開放從淺層到深層,從局部探索試驗到全面展開,特區在政策方面所能得到的優惠、其所擁有的先行先試的權利空間越來越少,這實際上也是我們選擇特區先行先試的必然結果。在今天的環境下,特區可以做的,其他地區都可以做。可以説,特區之“特”在很大程度上已經失去了三十年前、二十年前的條件與基礎。

  但另一個方面,改革開放過程還在走向深入,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還沒有建成,建設現代化的任務仍很繁重,有許多矛盾和難題需要攻克。固然其他地區和深圳一樣都具有了自主探索建立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道路的權利,但其中仍有一個基礎、經驗、能力、操作技巧等方面的差異問題。

  同樣的權利不等於擁有同樣的基礎和同樣的能力。在這樣的狀況下,深圳特區仍然有作為特區存在的價值。深圳可以利用良好的體制機制基礎,利用嫺熟的市場經濟操作技巧,同時也利用雄厚的經濟實力等優勢,在解決全國共同面臨的難題面前,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動性和創造性,繼續發揮率先探索、率先解決難題的試驗田、示範區作用。

  主動用好先行先試權利

  《瞭望》:在未來的一段時間裏,深圳特區如果還要繼續存在,那麼將以什麼為依靠呢?

  范恒山:雖然特區還應繼續保留,但“特”的含義將會發生變化。這個“特”,肯定將不再是國家給予特殊政策,我甚至以為,它也不應該再依賴國家賦予的特殊權利,而應是充分發揮自身的能動性、自覺地開拓創新。即所謂以特別之為,走特色之道,為自己開闢發展天地,為全國樹立光輝典範。

  道理很簡單,在整體上已經全面改革開放的情況下,國家不能再厚此薄彼,僅僅給予特區優惠政策和特殊的權利。何況,在如今的政策環境下,國家所能給予的優惠政策的空間也已經很小了。而且,依靠優惠政策所取得的成就,往往也缺乏足夠的説服力。

  《瞭望》:但是全國目前有類似先行先試權利的地區好像也不少?

  范恒山:我上面已談到了,改革開放到今天,各個地方都具備了同等的機會,包括先行先試的權利。當前,改革的進程還遠沒有結束,現代化的進程也還遠沒有結束。從現在到我們所要達到的目標之間還有比較大的距離。在這一過程中還會遇到很多困難和挑戰,還有很多領域需要探索和試驗。

  從國家層面看,既可以把某些先行先試的權利繼續賦予給特區,但也可以把這種權利賦予給非特區。近幾年來,為進一步實施好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總體戰略,國家陸續出臺了一些政策文件和區域規劃,針對著一些具備條件的重點地區提出了推進改革與發展的特殊思路和具體要求,在其中也賦予了他們在一些方面先行先試的權利。這些地區中也包括深圳。

  但我想強調的是,深圳需要國家賦予,更需要的是自我擔當。深圳要從國家需要和自身實際出發,自覺承擔起在一些關鍵領域和重要環節先行先試的重任。同樣是擁有先行先試的權利,在過去,深圳更多是外部給予的。而在今天,深圳則更要靠內部自覺創造。這是深圳特區“特”性的重要轉變,也是特區繼續存在的根本價值。

  我要説,深圳繼承自己敢於開拓創新的優勢,繼續承擔起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排頭兵和試驗田使命,不僅是大局的需要,也是自身發展的需要。優惠的政策沒有了,作為特區要進一步發展,要保持領先地位,就必須更多地依靠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去先行先試,去建設富有效率的體制,去開創一條優越於人的發展道路。

  行政體制改革將成為“試驗”重點

  《瞭望》:如果在未來,深圳還要做一個試驗田的話,您覺得需要“試”些什麼?

  范恒山:概括而言,試的領域大體上包括兩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可以説是“計劃”之中的。迄今為止,我們還只是初步建立了市場經濟體制,這種體制是不成熟、不完善的。我們提出到2020年建立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距這個目標還有相當的距離。幾乎在涉及市場經濟體制基本框架的所有方面,我們都還沒有改革到位,因此,需要參照較為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模式深入探索。

  比如説,我們現在企業法人的治理結構建設就沒有到位,企業的董事長和總經理還是基本上由行政任命的。再比如説,我們的社會保障制度,還不具普惠性,也沒有做到均等化,在操作上也存在一些缺陷,例如不能做到隨著人口的流動實現合理的接續轉移。在《珠三角地區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中,國家對珠三角地區特別是對深圳特區提出了一系列深化改革的任務,很多都是從建立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需要出發的。

  第二個方面是“計劃”之外的。我們是在中國建立市場經濟體制,特殊的國情、特殊的要求使我們面臨特殊的任務與挑戰。而深圳走在前面,就必然先行碰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難題。深圳作為改革的試驗田可以圍繞這些難題率先進行探索,提供解決的路徑與辦法,為其他地方解決類似問題提供經驗、起示範作用。

  這兩個方面,一個是按照市場經濟的目標框架去完善,一個是基於解決碰到的深層矛盾和問題去探索。可以説一個是目標導引,一個是問題導引,但都是需要有人去先行先試的。這就表明,深圳通過自身進行先行先試仍然是具有很大的空間的。

  《瞭望》:對於建設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來説,行政體制改革越來越重要。過去的三十年,在經濟體制改革方面,深圳特區“殺出了一條血路”。那在未來,深圳可不可以在行政體制方面有所作為?

  范恒山:當然可以了,並且我認為深圳應該勇敢地擔當起這樣的重任和職責。

  經濟體制改革深入到一定層次,必然要求行政體製作出相應改革。事實上,今天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已在多方面受制于行政體制改革。目前,行政體制改革從總體上看,處於滯後狀態,很多關鍵方面亟須向前推進,這在全國是如此,在深圳也是如此。

  早在中共十六屆五中全會上,中央就明確提出,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和提高對外開放水準的關鍵,要著力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無論是從深圳自身的需求看,還是從發揮其對於全國的示範作用看,深圳都有必要把行政體制改革作為今後改革的重點,作為先行先試的重點,走在前面,在建立責任政府、服務政府和法制政府方面積極摸索經驗。而深圳也有條件做到這一點。

  未來改革要立足於實現“四化”

  《瞭望》:有一種觀點表示,今後深圳要從“改革先鋒”向未來形成現代化、國際化的大城市轉變,對此您怎麼看?

  范恒山:我不認為這兩者之間是遞進關係,它們遵從的不是一個參照係,因而不存在著誰向誰轉變的問題。深圳下一步的改革開放,究竟應用功於何處,我個人以為可以圍繞實現“四化”做文章。

  第一是國際化。這包括經濟關係的國際化,即深圳的經濟發展要向國際水準看齊,真正融入國際市場,適應並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成為一個開放的經濟體系,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也包括運作規則的國際化。就是説要按照國際通行的規則辦事,在規制上與國際通行的做法相銜接,而這不僅僅涉及到經濟運作規則,也涉及到社會管理規則和政府服務規則。

  第二是一體化。一體化是全球經濟發展的趨勢,也是參與全球與區域合作交流的基本途徑。所謂一體化,通俗地説就是沒有人為阻隔,沒有行政壁壘,各地區在基礎設施建設,要素流動,社會管理,環境保護等重要方面能協調互動,統籌安排。一體化的核心是協調發展,即實現城與鄉、經濟與社會、人與自然等的協調發展。

  第三是均等化。核心是兩個方面,一是要努力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應該讓全體公民都獲取相應的公共服務。這既包括教育服務、衛生服務、社會保障等方面的一視同仁,也包括財政金融等方面服務的同等對待。另一個是要努力實現發展機會的均等化,就是要給所有社會成員在實現發展和獲取收益方面提供平等的機會。在這方面,要盡力形成一種類似于彩票買賣的機制——雖然中獎的可能只有一兩個人,但誰都可以去買,不會對購買者的身份有限制。

  第四是規範化。通俗而簡要地説,就是一切依據規則行事,一切都在陽光下操作,對一切管理對象都一視同仁。要通過改革,實現從口頭指示管理、行政命令管理、一般會議決策管理、紅頭文件管理等轉變為依靠規制管理、依據法律管理,為社會成員提供一個預知的、透明的、統一的法律制度和環境。

  深圳就是要致力於這四個方面,在這些方面發揮試驗田的作用。當然,深圳要努力取得這些方面探索的成功,真正起到示範作用。你不僅走在先,而且走得好,特區的價值也就真正體現出來了。(記者尚前名 實習生陳璟彥)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編輯:馮存健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