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下一個30年 深圳金融業仍處發展黃金時期

時間:2010-08-25 13:59   來源:南方新聞網

  ——專訪深圳市金融辦主任李林

  編者按:如果説深圳改革開放30年的歷史是一幅色彩斑斕的畫卷,那麼深圳金融業的創新發展就是這幅畫卷上最亮麗的一抹色彩。改革開放以來,深圳金融市場從零起步、從無到有,憑著一股特區“拓荒牛”的精神,逐步崛起壯大:深圳本地上市公司從最早的“老五股”,發展為現在的近兩百家、市值逾萬億;證券公司從全國第一家,發展為現在的17家,家數居全國之首;基金管理公司也由最早的“老四家”,發展為現在的17家,基金規模和凈值全國三分有其一;創投機構250多家,管理資金規模達到600億元,約佔全國的1/3……

    站在特區成立30年的門檻,追昔撫今,回首是為了更好地總結,展望有益於更好地發展,深圳金融辦主任李林日前就金融業發展的相關問題接受了證券時報記者專訪。

  打好“深港合作”

  和“多層次資本市場”兩張牌

  深圳金融業發展在大方面的定位已經十分清楚,那就是打好兩張牌:一是深港合作牌,這其中包括建設前海地區;二是多層次市場牌,圍繞多層次資本市場實現金融業、高新技術産業、戰略性新興産業的完美對接和良性互動,力促經濟發展方式轉型。

  證券時報記者:在過去的30年裏,深圳金融市場給全國其他地方輸送了很多成功的經驗、模式和人才。請問,深圳金融市場改革成功的經驗在哪?

  李林:深圳金融市場最核心的東西還是創新和開放,這也得益於改革開放、得益於深圳經濟特區迅速發展這一背景。

  深圳金融業起步于上個世紀80年代初,快速成長于上世紀90年代。受國家經濟調整影響,在新世紀沉寂了一段時間,到2005年以後又開始蓬勃發展。在這三個階段當中,雖然金融發展型態各有不同,但都是在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發展成長的,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深圳金融業的今天。在改革開放初期,深圳金融業改革創新的意識很強,創新舉措和行為都很多。曾有人統計過,深圳金融業曾創造了一百多個全國第一,直至現在也還在繼續創造新的第一。

  證券時報記者:此前曾有媒體報道了深圳金融市場建設中面臨的一些壓力,比如“基金北飛”、深圳本地期貨業落後於浙江地區等,請問您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目前,北京、上海等地金融業強勢突進,在強鄰在側的競爭壓力下,深圳將如何迎接挑戰,找準自己的定位?

  李林:深圳已經感受到競爭的壓力,在全方位開放的環境下,深圳面臨特區不特的局面。在國家總體戰略佈局下,北京、上海的資源都比深圳

  更為豐富,深圳不可能永遠獨得風氣之先,這也是客觀事實,在這一輪的開放競爭當中壓力確實比較大。原因有二:一是現在各地領導都意識到金融業的重要性,都在大力推動金融業發展,全國有一批城市提出了建設金融中心城市的願景;二是在多強群起爭先的態勢下,深圳的城市環境、優惠政策、地理條件等吸引力相對下降,金融業高端人才北飛東走,金融發展缺乏人才優勢。

  對這些問題要一分為二地看待。在全面開放競爭的格局下,想把深圳原先那種獨特的優勢搬到現在是不現實的。深圳面臨的課題是:如何在現有基礎上發揮自身優勢,保持核心競爭力,走出一條自主創新的新路來。目前,我們特別關注兩方面的問題:一是金融業如何更好地發揮對經濟的支撐和服務能力,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型;二是金融業作為深圳的支柱産業,如何提升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此外,如何深化與香港的金融交流合作,借助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促進自身的發展,也是深圳金融業面臨的重要課題。深圳金融業發展在大方面的定位已經十分清楚,那就是打好兩張牌:一是深港合作牌,這其中包括建設前海地區;二是多層次市場牌,圍繞多層次資本市場實現金融業、高新技術産業、戰略性新興産業的完美對接和良性互動,力促經濟發展方式轉型。

  下一個10年

  深圳將建設金融雙中心

  目前深圳是一個金融中心,下一個10年則是雙中心。現在的中心是福田,整體是矩陣形的,包括福田、南山、羅湖,後臺基地在龍崗。將來的雙中心,一個是在福田羅湖,另一個將會在前海後海區域。

  證券時報記者:在扶持金融業發展上,能否詮釋一下深圳市政府特別是金融辦所扮演的服務者角色?

  李林:地方金融辦不是金融監管部門,在扶持金融業發展方面,主要有兩大方面的工作:一是政策指引,即通過制訂金融發展規劃,明確地方金融業發展的方向,並通過政策扶持,使金融資源配置到地方經濟發展需要的領域中去,也就是説,要通過規劃和政策支援,使金融發展服從於經濟發展的需要,不斷提高金融發展對於經濟發展的服務能力;二是營造金融發展環境。金融業本身就是深圳的支柱産業,支援金融業發展壯大,符合深圳市産業結構調整的方向。為此,我們採取了一些措施,比如通過給予落戶獎勵,努力引進新機構,努力幫助金融機構解決經營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此外,還通過評選金融創新獎的方式,鼓勵金融機構持續開展創新活動,保持創新活力。這樣做的目的在於促使金融業不斷擴大規模,培育創新氛圍,提高金融發展的品質,進而提升金融業對於整個經濟發展的貢獻能力。

  證券時報記者:目前,深圳市在金融配套服務方面還存在哪些不足,如何彌補?

  李林:主要有兩個:一個是生活成本上升較快,特別是房地産價格比較高,不利於吸引和留住人才;二是教育資源不足,金融機構反映的問題裏提得比較多的是子女上學問題,這也影響了金融人才的選擇。新一屆市委市政府非常關心人才建設,出臺了新的政策,如實施各類人才的安居工程,包括領軍人才、高級人才等,金融辦也正在與人力資源部門商討如何量化金融人才的評判標準和細則。相信政策出臺後,對深圳金融業吸引和留住人才會起到一定作用。

  證券時報記者:目前,深圳金融用地情況有何安排和籌劃?

  李林:深圳土地資源比較稀缺,為保證金融業用地需求,市政府將金融用地放在了優先地位,已經在國土規劃中把金融産業的區域整體規劃出來。目前深圳是一個金融中心,下一個10年則是雙中心。現在的中心是福田,整體是矩陣形的,包括福田、南山、羅湖,後臺基地在龍崗。將來的雙中心,一個是在福田羅湖,另一個將會在前海後海區域。福田金融機構已經比較飽和,後海正在積極建設中,已經落實了幾家機構的用地項目,一些機構用地項目正在商談中。後海將會建成為新的金融機構積聚區域和金融商務區。另外,前海地區是新規劃的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示範區,金融業也將有很大比重。

  前海地區

  在深港金融合作中擔當重任

  前海是深圳金融業今後發展的一個重點區域,在深港金融合作中將承擔重要的任務,未來希望在兩個方面能有所突破:一個是允許前海地區在金融機構入駐、産品創新方面能夠先行先試,有一些特殊的政策;另一個是在地方財稅政策方面能夠給予金融機構更多的支援。

  證券時報記者:在與香港合作方面,深圳已經推出了位於前海地區的深港服務業合作示範區,其中,深港金融業的合作有沒有具體的推進措施?

  前海地區將發揮什麼樣的作用?在人民幣國際化方面,深圳目前的進展情況如何?

  李林:前海是深圳金融業今後發展的一個重點區域。前海地區的深港服務業合作示範區是在《珠三角改革發展規劃綱要》中提出的,《綱要》得到了國家發改委等部委的批准,即得到了國家的認可。深圳在下一個30年裏,所發揮的作用在於能給其他地方提供服務業的示範和引領作用,其中前海現代合作服務區當中,金融業佔了較大比重。前海在深港金融合作中將承擔重要的任務,未來希望在兩個方面能有所突破,一個是允許前海地區在金融機構入駐、産品創新方面能夠先行先試,有一些特殊的政策;另一個是在地方財稅政策方面能夠給予金融機構更多的支援。

  在人民幣國際化方面,截至今年上半年,深圳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佔全國結算量的35%左右,香港地區的人民幣存款已經達到900億元,香港地區人民幣業務正在不斷擴大。最近,國家外匯局和香港金管局、中銀香港已經簽署清算協議,掃除香港人民幣結算方面的障礙。

  人民幣結算渠道打通後,香港地區人民幣投資問題將提上日程。目前,一些在港金融機構推出的人民幣産品銷售非常火爆,這表明人民幣業務在香港市場非常受歡迎。如果將來人民幣投資內地的渠道打通,企業在香港進行人民幣籌資或者在港人民幣能夠到內地投資,將極大地刺激兩地的金融融合和經濟繁榮。

  證券時報記者:除了您講到的深港合作外,在第二個方面即多層次資本市場方面,深圳市金融辦有什麼樣的建設思路?今年深圳黨代會上,市委書記王榮在報告裏提到,要“加快深圳資本市場國際化的步伐,積極爭取境外企業在深圳上市融資”。您如何看待未來深港兩地的資本市場合作?

  李林:深圳證券交易所多層次資本市場框架已經建立,這是深圳金融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優勢。在具體工作上,我們將圍繞多層次資本市場多做文章,比如積極推動國內外企業上市融資,此外還要努力開闢企業直接融資的新渠道,如發展私募股權基金、創業投資、産業基金等等,這些都是與多層次資本市場緊密相關的細分行業,是産業鏈上的重要一環。

  需要説明的是,深圳中小企業眾多,特別是自主創新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眾多,完善直接融資渠道對促進這些中小企業發展具有重要作用,能夠有力地推動産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升級。從當前的趨勢看,現在深圳企業直接融資的比重正在不斷加大,我們要適應這一形勢,努力保持企業直接融資渠道的暢通。企業融資上市之後,還可以進行一系列的並購、重組和增發等等,這對於券商和基金而言都是難得的機遇。企業還可以利用資本市場發債和開展資産證券化等,這些也都是可利用的融資渠道。

  深港兩地的資本市場合作是我們一貫主張和支援的。現在已經有一些機構(其中很多是私募)利用香港國際市場做全球性的資産管理業務。這方面未來的發展空間較大,深圳地區的機構仍需要下功夫做出自己的品牌。

  關於深港資本市場對接的可能性,現在已經確定的事情就是適時推出跨境ETF,其他方面則將根據國家的戰略安排逐步進行。

  下一個30年

  深圳金融業更需腳踏實地

  下一個30年仍然是金融業發展的黃金時期,深圳金融業肯定還將蓬勃發展。深圳金融業有著毗鄰香港和擁有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這兩大優勢,在下一個30年仍將持續地發揮作用,極大促進深圳金融業的發展。我們更需要腳踏實地,努力把我們的金融發展環境搞得更好。

  證券時報記者:評價前30年深圳金融業,您用的詞是貢獻力。在“三十而立”的當口承上啟下地看,深圳金融業處於什麼樣的地位?又有著怎樣的機遇?

  李林:下一個30年仍然是金融業發展的黃金時期,深圳金融業肯定還將蓬勃發展。大的背景就是我國經濟仍將持續快速發展,我國金融業也仍將持續快速發展,我國金融業仍將不斷對外開放,人民幣將逐步走向國際化。在這個大背景下,深圳作為中國的一個重要金融中心城市,其金融業仍將處於上升發展通道當中。與其他城市相比,深圳金融業有著毗鄰香港和擁有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這兩大優勢,在下一個30年仍將持續地發揮作用,極大促進深圳金融業的發展。

  證券時報記者:深圳金融業未來面臨的挑戰有哪些?

  李林:有挑戰,而且挑戰很大。國內這麼多城市都大力支援金融業發展,出臺了那麼多金融發展的優惠政策和支援政策,這對深圳會産生一定壓力。話説回來,深圳金融業從來就是在激烈競爭中不斷發展壯大的,我們始終認為,有競爭是好事,大家可以相互學習、相互促進。我們有信心把深圳金融業繼續推向前進。

  與此同時,深圳金融業的發展也離不開經濟社會各方面的發展,離不開整個環境的改善。對於地方來説,促進金融業發展,最根本的是要打造良好的金融業發展環境,包括整個城市的商業環境、生活環境、文化環境和自然環境。在創造金融發展環境方面,深圳有一些優勢,但也有一些相對不足的地方。前30年,深圳金融業在改革開放中佔了一些政策上的優勢,後面的30年,我們更需要腳踏實地,努力把我們的金融發展環境搞得更好。(記者胡學文 黃兆隆)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編輯:馮存健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