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服務貿易制度不斷完善
(一)服務貿易管理機制更加健全
“十一五”期間,我國初步建立起專門的服務貿易管理機制和促進體系,並在實踐中不斷完善。
一是確立了服務貿易發展工作的管理機制。2006年,商務部成立服務貿易司,專門負責牽頭擬訂服務貿易發展規劃、促進服務出口規劃與政策並組織實施,承擔服務貿易促進和服務貿易統計工作,此外,還負責擬訂技術貿易政策和對技術進出口進行管理。
二是建立了服務貿易發展工作的部際聯繫機制。2007年,商務部牽頭會同發展改革委、財政部、文化部等34個部門建立了服務貿易跨部門聯繫機制。2007年,又成立了由商務部、中宣部、財政部、文化部等部門和單位組成的文化出口重點企業和項目相關工作部際聯繫機制,進一步加強文化出口促進工作。
三是強化了對地方服務貿易發展工作的指導和聯繫機制。2008年,商務部和上海市政府簽署《關於共同推進上海市服務貿易發展的合作協議》,鼓勵國家服務貿易政策在上海先行先試。目前,商務部已經指導上海研究制定《上海服務貿易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關於促進上海服務貿易全面發展的實施意見》;近期,還將指導和幫助新疆研究制訂《新疆自治區服務貿易發展規劃》。此外,國家已認定北京、天津、上海等21個服務外包示範城市,給予多方面的政策支援。
四是建立和完善與國際組織、外國政府的工作聯繫機制。“十一五”以來,我國與歐盟建立了服務貿易工作部門對話機制,與六大國際組織和美、英、日等主要發達國家的政府部門建立了工作聯繫。我國駐外使領館和經商機構在促進服務貿易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服務貿易促進體系更加完善
服務貿易領域的社會仲介組織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2007年,國務院批准成立中國服務貿易協會,商務部會同各相關部門組成了中國服務貿易協會指導委員會。2008年、2009年,中國服務貿易協會分別成立了通信與資訊服務貿易專業委員會、文化貿易專業委員會等專業委員會,有利於促進重點領域服務貿易的發展。
服務貿易資訊服務工作紮實推進。2006年,商務部設立“中國服務貿易指南網”,提供國內外服務貿易發展動態、政策法規、服務貿易專題研究、最新統計分析、企業數據庫和市場供求等資訊。近年來,網站對外宣傳力度不斷加強,網站的交易促成功能、對外交流與合作功能、與企業和地方的聯絡功能不斷強化,正逐漸成為服務貿易領域政府提供資訊服務、促進國際交流、企業開展合作的重要平臺。
服務貿易交流交易平臺進一步拓展。2007年、2009年,我國成功舉辦兩屆中國服務貿易大會,對促進服務貿易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近年來,還陸續舉辦數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産業博覽交易會、中國國際服務貿易(重慶)高峰會、中國(大連)國際軟體和資訊服務交易會、中國(香港)國際服務貿易洽談會等大型展會,在服務貿易領域逐步形成了覆蓋面廣、重點突出的會展格局。
(三)服務貿易基礎工作更加鞏固
一是建立和完善服務貿易統計制度和體系。2007年,商務部、國家統計局聯合發佈《國際服務貿易統計制度》;中國服務貿易統計數據庫建立。2010年,商務部、國家統計局聯合修訂《國際服務貿易統計制度》,使統計內容更加全面,能夠覆蓋世貿組織的四種服務貿易提供模式,服務進出口數據採集由使用部門數據改為綜合利用企業調查數據、相關部門資料以及其他統計資料,可以為國家制定服務貿易政策、進行對外談判、檢測企業運作情況提供更有效的數據支援。目前,商務部等部門正著手組織落實新版《國際服務貿易統計制度》,研究制定《服務貿易統計管理辦法》,探索建立以企業調查為基礎的服務貿易統計體系。
二是服務貿易發展與促進的理論研究取得了長足進步,為服務貿易政策制訂提供了重要的借鑒。2006年以來,商務部牽頭完成了大量的服務貿易發展理論和政策問題研究,內容涉及貨物貿易與服務貿易協調發展、擴大中國服務貿易出口的思路與對策、服務貿易促進立法、提升中國服務貿易競爭力、建立和完善中國服務貿易統計體系、推動中國文化出口、提高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中醫藥服務貿易發展戰略、中國運輸服務貿易發展、中國軟體出口的戰略選擇和政策措施、中國軟體園區出口能力建設、中國動漫出口形勢及政策、建立服務貿易和服務外包促進體系等等;組織翻譯部分國家服務貿易相關法律法規;積極開展月報、快報、年度報告、《服務貿易簡報》、《中國服務貿易發展報告》、《中國軟體出口發展報告》等的編撰工作。2006年以來,商務部每年發佈《服務貿易發展報告》,全面分析我國服務貿易總體發展情況。
三是進一步加強服務貿易工作隊伍建設。2006年以來,商務部組織落實“人才強商”工程,每年組織地方商務系統開展服務貿易綜合知識、統計分析、重點領域服務出口扶持政策等方面的業務培訓,提高了全國商務系統服務貿易工作人員的理論水準和業務工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