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以寧
“十二五”期間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在哪
首先要認識到一點,在這次國際金融危機中,中國經濟首先回升了。首先回升意味著什麼?意味著我們有更多的商機。但是,要使這個商機持久的話,就必須調結構。通過調結構、創品牌、自主創新來贏得更多的國際市場。如果等人家都復蘇了,我們就缺乏了這種機會。常言説得好,“小富靠勤奮,中富靠機遇,大富靠智慧”。我們既然要成為一個富強的國家,要大富,這就不僅需要拼搏,需要抓緊機會,更需要大智慧。這種大智慧的表現之一就是要考慮我們今後的經濟戰略在什麼地方。我們一定要走擴大內需的道路。因為投資帶動增長,這是創造中間需求,而所有消費帶動的增長所創造的需求才是最終需求。出口當然也能夠創造最終的需求,但是在國際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我們應該把重點放在投資和消費共同帶動上。
展望今後的幾年時間,中國經濟的動力應該在這樣幾個方面。
第一,産業升級,自主創新。
産業升級和自主創新,這是在今後的國際市場競爭中,能夠發揮我們優勢的領域。過去我們認為有外需就能夠拉動經濟發展。但是現在大家逐漸認識到,即使是外需,也應該建立在自主創新的基礎上。根據現在制定“十二五”規劃的討論,大概有以下幾個方面,是我們在科技方面所要做的。
一、新能源。新能源可以把整個汽車工業帶動起來,交通運輸和其他的相關方面也能夠帶動起來。
二、新材料。因為新材料將帶動房地産業全行業的改造,新材料同樣可以帶動設備製造業全行業的改造。所以,新材料的影響力同樣是大的。
三、生物科技。生物科技不僅對農業、畜牧業、水産業、醫藥業重要,而且對於醫療本身可能都是一個促進。因為隨著生物科技的進一步發展,人的壽命將會延長,健康情況好,而這個就會帶動很多行業的發展。
四、環保産業。環保産業一定要看準,低碳化要根據中國的國情來做,低碳化本身既是挑戰又是機遇。我們可以在這個方面有所突破,比如説碳回收技術。
五、網際網路和物聯網。我們一定要走數字中國的道路,這樣,我們各方面的效率會提高,而且會刺激很多方面的進一步發展。
六、工業設計和創意。沒有創意就沒有設計,首先得有創意。製造業方面同樣可以走在前面,只要我們有了新的創意、新的設計,這就構成了自主創新的前提。
第二,注重當前的城鄉一體化。
城鄉一體化加速了城鎮化。中國城鎮化進程很慢。解放初就有20%,經過60年的工作,我們的城鎮化也只達到了45%左右。這對於中國擴大內需是遠遠不夠的,所以最近這一次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要加快城鎮化。假定城鎮化率每年提高1個百分點,30年之後,中國的城鎮化率可以從現在的45%左右提高到75%左右。提高到75%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到時如果我們的人口是16億的話,1/4即4億是農民,而12億是城裏人。30年以後,城鎮化速度還要加速。每年提高1個百分點並不容易,不容易在什麼地方呢?每年提高1個百分點的城鎮化率,意味著有1000多萬人要進城。除了勞動力,還有老人、家屬、孩子,還有剛出生的嬰兒。大城市都容納不了,甚至省會城市都不可能容納得了,而更大量的是遷入縣城和鎮。這就需要住房建設、公共設施、道路、水、暖、電、學校、醫院及其他的公共文化設施。所以,中國的城鎮化是中國潛在的最大的市場,每年要擴展這麼多,這可以帶動多少人就業,又帶動多少企業能從中得到商機呢?今後5年,正是城鎮化加速的時期,這是帶動中國經濟增長的又一個動力。
第三,集體林權制度改革。
1979年搞農村承包,但是山林沒有搞,為什麼?因為當時剛改革開放,農民對黨的政策還不信任,結果發生了砍樹的風潮,出現了緊急剎車,林地的改革推遲了,推遲到了二十多年以後。21世紀開始的時候,在福建、江西開始試點,效果非常好。2008年6月,中共中央和國務院頒布了決定,進行集體林權改革。這一次改革中山林承包到戶,有的農戶包了幾百畝林地,少的也有幾十畝。福建、江西去年年初金融危機,有一些農民工下崗了,只要家裏有山地的就全上山了,自己解決就業問題,而且讓很多的同伴到他那裏去。林下經濟也發展起來了,林下養雞、種中藥材、種蘑菇。林地還有一個好處,中央有規定,林地可以抵押、樹木可以抵押,這樣一來,林業經濟就火了。林區農民有錢後,要搬家,要建自己的房子,這也是帶動經濟的動力。
第四,環保産業的發展。
低碳要根據中國的實際情況來做,低碳經濟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問題在哪?問題在於我們能不能掌握環保的技術。而且,現在的討論中,環保産業的概念已經擴大了。狹義的環保産業僅指環保機械設備、儀器和其他生産資料的製造。現在的環保産業是廣義的,比如説治沙漠、造林、水土整治,這些都屬於環保産業。中國如果在環保方面的技術有所突破的話,那就證明我們不但創造了産值,而且也可以抓住本行業的主導權,即在本行業中中國説了算。今後幾年,環保産業同樣有大的發展潛力。
第五,擴大內需。
擴大內需有三個方面要抓緊做。
一、解決就業問題。因為人有了就業才有消費,沒有就業怎麼消費?
二、勞動收入在收入分配中的比例上升。勞動收入近年以來在收入分配中的比例是下降的。這樣,低收入者即使有工資,但工資很微薄,他不可能消費。即便消費信貸他將來也還是要還的。所以要擴大工資收入、勞動收入,擴大農民收入在收入分配中的比例。那麼,農民的整體收入提高靠什麼?靠推行農業産業化。農業産業化是把産業鏈延長了,這樣農民的收入就提高了。
三、一定要解決住房問題。住房問題怎麼解決?三個方面。第一,政府的責任是建社會保障住房。低收入者有政府提供的廉租房可以居住,中等收入者應該為其提供平價商品房。政府一定不要把這個看成小事情。第二,對“地王”這些情況應該有一個嚴格的規定。凡是購買土地以後,到了限定時間必須開工,不開工就重罰,再不然就是收回。不僅要按時開工,而且必須規定完成的時間。要解決囤地囤房的問題。第三,禁止土地的炒賣,要重罰。要收費,收土地轉讓費。買了土地肯定是要蓋房子,你就要在規定的時間內開工。政府管的是中低收入者的住房,市場調節的是高檔住房,但即便是高檔住房政府也應從公共利益的角度進行市場管理。只要老百姓有房子住,內需就有了,一個城市沒有搬家是冷冷清清的城市,一個城市人們都議論著怎麼搬家,這個城市就繁榮起來了。老朋友來了,説很久沒有見面,第一句話就問“搬了沒有”,因為從小房換大房,舊房換新房就要買東西,傢具、家用電器要換新的,不然幹什麼?假定農民的住房有房産證,可以出租、抵押、轉讓,那麼不僅農民收入上升了,內需擴大了,而且還能向城市居民提供出租房,豈不是有利於內需的進一步擴大麼?
所以,擴大內需是要通過就業,通過增加勞動收入在收入分配中的比例,再加上對於住房問題的慎重對待來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