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建設創新型國家

  時間:2007-09-10 15:11    來源:新華網     
 
 

  胡錦濤在全國科學技術大會上的講話(全文)  

     新華網北京1月9日電

  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 為建設創新型國家而努力奮鬥

   ——在全國科學技術大會上的講話

   (2006年1月9日)

    胡錦濤

   同志們:

   這次會議是黨中央、國務院在新世紀召開的第一次全國科學技術大會。首先,我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向200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獲獎者表示熱烈的祝賀,向為我國科技事業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廣大科技工作者表示誠摯的問候和崇高的敬意!

   這次會議的主要任務是:分析形勢,統一思想,總結經驗,明確任務,部署實施《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動員全黨全社會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為建設創新型國家而努力奮鬥,進一步開創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局面。

   一、深刻認識世界新科技革命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了我國“十一五”時期發展的主要目標、指導原則和重大部署,強調本世紀頭20年是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十一五”時期尤為關鍵;要求我們一定要有高度的歷史責任感、強烈的憂患意識和寬廣的世界眼光,緊緊抓住機遇,應對各種挑戰,奮力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推向前進。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産力,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革命力量。要實現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確定的發展目標,必須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進一步發揮科技進步和創新的重大作用,切實把經濟社會發展轉入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軌道。

   當今時代,人類社會步入了一個科技創新不斷涌現的重要時期,也步入了一個經濟結構加快調整的重要時期。發軔于上個世紀中葉的新科技革命及其帶來的科學技術的重大發現發明和廣泛應用,推動世界範圍內生産力、生産方式、生活方式和經濟社會發展觀發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變革,也引起全球生産要素流動和産業轉移加快,經濟格局、利益格局和安全格局發生了前所未有的重大變化。進入21世紀,世界新科技革命發展的勢頭更加迅猛,正孕育著新的重大突破。資訊科技將進一步成為推動經濟增長和知識傳播應用進程的重要引擎,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將進一步對改善和提高人類生活品質發揮關鍵作用,能源科技將進一步為化解世界性能源和環境問題開闢途徑,奈米科技將進一步帶來深刻的技術變革,空間科技將進一步促進人類對太空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基礎研究的重大突破將進一步為人類認知客觀規律、推動技術和經濟發展展現新的前景。

   在世界新科技革命推動下,知識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國民財富的增長和人類生活的改善越來越有賴於知識的積累和創新。科技競爭成為國際綜合國力競爭的焦點。當今時代,誰在知識和科技創新方面佔據優勢,誰就能夠在發展上掌握主動。世界各國尤其是發達國家紛紛把推動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國家戰略,大幅度提高科技投入,加快科技事業發展,重視基礎研究,重點發展戰略高技術及其産業,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産力轉化,以利於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持久動力,在國際經濟、科技競爭中爭取主動權。

   面對世界科技發展的大勢,面對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我們只有把科學技術真正置於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真抓實幹,急起直追,才能把握先機,贏得發展的主動權。

   大量國際經驗表明,一個國家的現代化,關鍵是科學技術的現代化。黨和國家歷來高度重視科學技術發展。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採取了一系列加快我國科技事業發展的重大戰略舉措,經過廣大科技人員頑強拼搏,我們取得了一批以“兩彈一星”、載人航太、雜交水稻、陸相成油理論和應用、高性能電腦、人工合成牛胰島素、基因組研究等為標誌的重大科技成就,擁有了一批在農業、工業領域具有重要作用的自主智慧財産權,促進了一批高新技術産業群的迅速崛起,造就了一批擁有自主知名品牌的優秀企業,全社會科技水準顯著提高。這些科技成就,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和改善人民生活提供了有力的支撐,顯著增強了我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

   同時,我們也必須清醒地看到,我國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社會發展水準不高,每人平均資源相對不足,進一步發展還面臨著一些突出的問題和矛盾。從我國發展的戰略全局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緩解能源資源和環境的瓶頸制約,加快産業優化升級,促進人口健康和保障公共安全,維護國家安全和戰略利益,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地需要堅實的科學基礎和有力的技術支撐。

   目前,我國科技的總體水準同世界先進水準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同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還有許多不相適應的地方,主要是:關鍵技術自給率低,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特別是企業核心競爭力不強;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科技水準還比較低,高新技術産業在整個經濟中所佔的比例還不高,産業技術的一些關鍵領域存在著較大的對外技術依賴,不少高技術含量和高附加值産品主要依賴進口;科學研究實力不強,優秀拔尖人才比較匱乏;科技投入不足,體制機制還存在不少弊端。總之,我國科技事業發展的狀況,與完成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迫切要求還不相適應,與把經濟社會發展切實轉入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軌道的迫切要求還不相適應,與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準的迫切要求還不相適應。我們必須下更大的氣力、做更大的努力,進一步深化科技改革,大力推進科技進步和創新,帶動生産力質的飛躍,推動我國經濟增長從資源依賴型轉向創新驅動型,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切實轉入科學發展的軌道。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刻不容緩的重大使命。

   總之,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動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全面發展,維護國家安全,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需要大力發展我國科技事業。為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對科技進步和創新提出的迫切要求,在黨中央正確領導下,國務院成立了領導小組,組織科技界、教育界、經濟界、企業界2000多名專家,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制定了《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為了動員全黨全社會積極行動起來,認真貫徹實施規劃綱要,黨中央、國務院將專門作出關於實施科技規劃綱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的決定。我們必須從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全局出發,深刻認識加快我國科技事業發展的重大意義,切實貫徹落實好規劃綱要和中央決定。

  二、紮實完成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大戰略任務

   本世紀頭20年,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也是我國科技事業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面對洶湧澎湃的世界新科技革命浪潮,我們必須認清形勢、堅定信心、搶抓機遇、奮起直追。總體目標是:到2020年,使我國的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科技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保障國家安全的能力顯著增強,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研究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響的科學技術成果,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決策,是事關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的重大戰略決策。建設創新型國家,核心就是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發展科學技術的戰略基點,走出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推動科學技術的跨越式發展;就是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調整産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推動國民經濟又快又好發展;就是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國家戰略,貫穿到現代化建設各個方面,激發全民族創新精神,培養高水準創新人才,形成有利於自主創新的體制機制,大力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不斷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

   中央提出這項重大戰略任務,是建立在科學分析我國基本國情和全面判斷我國戰略需求的基礎之上的,也是建立在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優勢和充分發揮我國已經擁有的經濟科技實力的基礎之上的。經過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不懈努力,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科技人力資源總量和研發人員總數位居世界前列,建立了比較完整的學科體系,部分重要領域的研究開發能力已躋身世界先進行列。我們已經具備了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基礎和良好條件。

   為了實現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的奮鬥目標,我們要突出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實施正確的指導方針,努力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

   我國科技事業的發展,特別是在科技發展的結構佈局、戰略重點和政策舉措等方面,既要順應世界科技發展的潮流,遵循科技規律,又要緊密結合國情和國家戰略需求,選擇順應時代要求、符合我國實際的發展道路。

   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核心就是要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指導方針。自主創新,就是從增強國家創新能力出發,加強原始創新、整合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重點跨越,就是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選擇具有一定基礎和優勢、關係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的關鍵領域,集中力量、重點突破,實現跨越式發展。支撐發展,就是從現實的緊迫需求出發,著力突破重大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支撐經濟社會持續協調發展。引領未來,就是著眼長遠,超前部署前沿技術和基礎研究,創造新的市場需求,培育新興産業,引領未來經濟社會發展。這一方針,是我國半個多世紀科技事業發展實踐經驗的概括總結,是面向未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抉擇,必須貫穿于我國科技事業發展的全過程。

   要根據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緊迫需求、世界科技發展趨勢和我國國力,對我國科技發展作出總體部署,統籌當前和長遠,把握科技發展的戰略重點,確定若干重點領域,抓住一批重大關鍵技術,實施若干重大專項,建設一批創新基地,培育大批創新企業,紮實提高持續創新能力,不斷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奠定堅實基礎。

   (二)堅持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擺在突出位置,大幅度提高國家競爭力。

   自主創新能力是國家競爭力的核心,是我國應對未來挑戰的重大選擇,是統領我國未來科技發展的戰略主線,是實現建設創新型國家目標的根本途徑。世界科技發展的實踐告訴我們:一個國家只有擁有強大的自主創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把握先機、贏得主動。特別是在關係國民經濟命脈和國家安全的關鍵領域,真正的核心技術、關鍵技術是買不來的,必須依靠自主創新。要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擺在全部科技工作的首位,在若干重要領域掌握一批核心技術,擁有一批自主智慧財産權,造就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大幅度提高國家競爭力。

   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要緊緊扭住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這一中心任務,把握科技發展的戰略重點,著力解決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科技問題。要把發展能源、水資源和環境保護技術放在優先位置,下決心解決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瓶頸問題;抓住資訊科技更新換代和新材料科技迅猛發展的難得機遇,把掌握裝備製造業和資訊産業核心技術的自主智慧財産權作為提高我國産業競爭力的突破口;把生物科技作為未來高技術産業迎頭趕上的重點,加強生物科技在農業、工業、人口和健康等領域的應用;加快發展空天和海洋科技,和平利用太空和海洋資源;加強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研究,特別是交叉學科的研究,加強我國科技創新的基礎和後勁。

   要在統籌安排、整體推進的基礎上,把在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和國防安全中重點發展、亟待科技提供支撐的産業和行業作為重點領域,把在重點領域中急需發展、任務明確、技術基礎較好、近期能夠突破的技術群作為優先主題,加快突破瓶頸制約,掌握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解決重大公益性科技問題,提高國家安全保障能力。要努力實現以下目標:一是掌握一批事關國家競爭力的裝備製造業和資訊産業核心技術,使製造業和資訊産業技術水準進入世界先進行列。二是農業科技整體實力進入世界前列,促進農業綜合生産能力的提高,有效保障國家食物安全。三是能源開發、節能技術和清潔能源技術取得突破,促進能源結構優化,主要工業産品單位能耗指標達到或接近世界先進水準。四是在重點行業和重點城市建立迴圈經濟的技術發展模式,為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提供科技支援。五是重大疾病防治水準顯著提高,新藥創制和關鍵醫療器械研製取得突破,具備産業發展的技術能力。六是國防科技基本滿足現代武器裝備自主研製和資訊化建設的需要,為維護國家安全提供保障。七是涌現出一批具有世界水準的科學家和研究團隊,在科學發展的主流方向上取得一批具有重大影響的創新成果,資訊、生物、材料和航太等領域的前沿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準。八是建成若干世界一流的科研院所和大學以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研究開發機構,形成比較完善的中國特色國家創新體系。

   (三)深化體制改革,加快推進國家創新體系建設。

   深化科技體制改革,進一步優化科技結構佈局,充分激發全社會的創新活力,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産力轉化,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一項重要任務。要繼續推進科技體制改革,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充分發揮市場在科技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充分發揮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作用,充分發揮國家科研機構的骨幹和引領作用,充分發揮大學的基礎和生力軍作用,進一步形成科技創新的整體合力,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

   加強國家創新體系建設,要重點加強以下工作。一是要建設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産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使企業真正成為研究開發投入的主體、技術創新活動的主體和創新成果應用的主體,全面提升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二是要建設科學研究與高等教育有機結合的知識創新體系,以建立開放、流動、競爭、協作的運作機制為中心,高效利用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的科技資源,穩定支援從事基礎研究、前沿高技術研究和社會公益研究的科研機構,集中力量形成若干優勢學科領域、研究基地和人才隊伍。三是要建設軍民結合、寓軍於民的國防科技創新體系,加強軍民科技資源的整合,實現從基礎研究、應用研究開發、産品設計製造到技術和産品採購的有機結合,形成軍民高技術的共用和相互轉移的良好格局。四是要建設各具特色和優勢的區域創新體系,促進中央與地方的科技力量有機結合,發揮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和國家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的重要作用,增強科技創新對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力度。五是要建設社會化、網路化的科技仲介服務體系,大力培育和發展各類科技仲介服務機構,引導科技仲介服務機構向專業化、規模化和規範化方向發展。

   要進一步完善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政府管理科技事業的體制機制,建立健全有關法律法規,完善科技開發計劃,促進科技創新要素和其他社會生産要素有機結合,形成科技不斷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社會不斷增加科技投入的良好機制。要完善科技資源配置方式,優化科技資源配置,促進科技資源開放和共用,形成廣泛的多層次的創新合作機制,建立健全績效優先、鼓勵創新、競爭向上、協同發展、創新增值的資源分配機制和評價機制。要建立競爭機制,堅持國家科技計劃對全社會開放,支援和鼓勵國內有條件的各類機構平等參與承擔國家重大計劃和項目,為全社會積極創新創造良好條件。要加強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建設,加強對重要技術標準制定的指導協調。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是市場競爭的主體,也是技術創新的主體。我們必須培育一大批具有自主創新能力、擁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企業。要抓緊制定切實有效的改革舉措、激勵政策和法律法規,完善鼓勵自主創新的金融財稅政策,改善對高新技術企業特別是科技型中小企業的信貸服務和融資環境,加快發展創業風險投資,積極為企業技術創新服務,為不同類型、不同所有制企業提供公平的競爭環境。我國廣大企業家應該增強民族自信,樹立世界眼光,堅韌不拔,百折不撓,為建設創新型國家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

   (四)創造良好環境,培養造就富有創新精神的人才隊伍。

   科技創新,關鍵在人才。傑出科學家和科學技術人才群體,是國家科技事業發展的決定性因素。當前,人才競爭正成為國際競爭的一個焦點。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大國,都把科技人力資源視為戰略資源和提升國家競爭力的核心因素,大力加強科技人力資源能力建設。源源不斷地培養造就大批高素質的具有蓬勃創新精神的科技人才,直接關係到我國科技事業的前途,直接關係到國家和民族的未來。

   培養大批具有創新精神的優秀人才,造就有利於人才輩出的良好環境,充分發揮科技人才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舉措。要堅持貫徹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方針,全面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牢固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完善適合我國科技發展需要的人才結構,不斷發展壯大我國科技人才隊伍。要堅持在創新實踐中發現人才、在創新活動中培育人才、在創新事業中凝聚人才。要依託國家重大人才培養計劃、重大科研和重大工程項目、重點學科和重點科研基地、國際學術交流和合作項目,積極推進創新團隊建設,努力培養一批德才兼備、國際一流的科技尖子人才、國際級科學大師和科技領軍人物,特別是要抓緊培養造就一批中青年高級專家。要努力營造鼓勵人才幹事業、支援人才幹成事業、幫助人才幹好事業的社會環境,形成有利於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體制機制,最大限度地激發科技人員的創新激情和活力,提高創新效率,特別是要為年輕人才施展才幹提供更多的機會和更大的舞臺。要加大引進人才、引進智力工作的力度,尤其是要積極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吸引廣大出國留學人員回國創業。

   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偉大事業,離不開廣大科技工作者的艱苦勞動和創造性實踐。我國科技界素有心繫祖國、自覺奉獻的愛國精神,求真務實、勇於創新的科學精神,不畏艱險、勇攀高峰的探索精神,團結協作、淡泊名利的團隊精神。在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偉大實踐中,廣大科技工作者應該做自主創新的先鋒,做拼搏奉獻的楷模,努力創造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的光輝業績。

   (五)發展創新文化,努力培育全社會的創新精神。

   一個國家的文化,同科技創新有著相互促進、相互激蕩的密切關係。創新文化孕育創新事業,創新事業激勵創新文化。中華文化歷來包含鼓勵創新的豐富內涵,強調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強調“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建設創新型國家,必須大力發揚中華文化的優良傳統,大力增強全民族的自強自尊精神,大力增強全社會的創造活力。要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通過理論創新不斷推進制度創新、文化創新,為科技創新提供科學的理論指導、有力的制度保障和良好的文化氛圍。要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強不懈奮鬥、勇於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信心和勇氣。要在全社會培育創新意識,倡導創新精神,完善創新機制,大力提倡敢為人先、敢冒風險的精神,大力倡導敢於創新、勇於競爭和寬容失敗的精神,努力營造鼓勵科技人員創新、支援科技人員實現創新的有利條件。要注重從青少年入手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積極改革教育體制和改進教學方法,大力推進素質教育,鼓勵青少年參加豐富多彩的科普活動和社會實踐。要大力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促進哲學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相互滲透,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提供更好的理論指導。要在全社會廣為傳播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思想、科學精神,使廣大人民群眾更好地接受科學技術的武裝,進一步形成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社會風尚。

   發展創新文化,既要大力繼承和弘揚中華文化的優良傳統,又要充分吸收國外文化的有益成果。要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擴大多種形式的國際和地區科技交流合作,有效利用全球科技資源。要鼓勵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與海外研究開發機構建立聯合實驗室或研究開發中心,支援在雙邊、多邊科技合作協議框架下實施國際合作項目,支援我國企業擴大高新技術及其産品的出口和在海外設立研究開發機構或産業化基地,鼓勵跨國公司在華設立研究開發機構。要積極主動參與國際大科學工程和國際學術組織,支援我國科學家和科研機構參與或牽頭組織國際和區域性大科學工程。

  三、動員全黨全社會力量,為建設創新型國家而奮鬥

   用15年的時間使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是一項極其繁重而艱巨的任務,也是一項極其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全黨同志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務必深刻認識完成這項任務的極端重要性和緊迫性,加強領導、狠抓落實。

   第一,加強組織領導,切實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作為關係全局的大事抓緊抓好。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從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施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的高度出發,加強和改善對科技工作的領導,切實把科技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結合實際研究和提出本地區本部門的科技發展規劃,制定和實施正確有效的促進科技發展的政策措施,扎紮實實推進科技工作。各級領導幹部要帶頭學科學、用科學,各級黨政主要負責同志要高度重視科技工作,並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成效作為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正確政績觀的重要內容。要實施激勵自主創新的各項政策措施,及時研究和解決科技工作和科技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努力創造有利於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法制環境、市場環境和各方麵條件。要加大對智慧財産權保護的力度,完善國家智慧財産權制度,健全智慧財産權保護的法律體系,加強智慧財産權保護的司法和執法工作,依法嚴厲打擊侵犯智慧財産權的各種行為。要做好人力資源開發的政策制定、協調服務工作,關心和愛護廣大科技人員,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努力改善他們的工作生活條件。

   第二,加強協調配合,加大對自主創新的支援力度。中央各有關部門和各級管理部門要緊密配合,加強對規劃綱要落實工作的具體指導,加強統籌協調,強化政策支援,及時研究、解決重大專項和其他重點任務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要把對科技事業發展特別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投入作為戰略性投資,加大財政科技投入的力度,調整和優化投入結構,增強政府投入調動全社會科技資源配置的能力,形成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科技投入體系,提高科技資源共用利用的效益,為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提供堅實保障。要根據國內外形勢和任務的發展變化,對規劃綱要確定的發展目標和重點任務進行必要的動態調整,使其不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

   第三,堅持以人為本,讓科技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這是我國科技事業發展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建設創新型國家是惠及廣大人民群眾的偉大事業,同時也需要廣大人民群眾積極參與。要堅持科技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為人民群眾服務的方向,把科技創新與提高人民生活水準和品質緊密結合起來,與提高人民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緊密結合起來,使科技創新的成果惠及廣大人民群眾。要充分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廣泛開展群眾性技術革新活動,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和科協等人民團體的積極作用,動員廣大人民群眾投身到自主創新的偉大事業中來。

   同志們,建設創新型國家是時代賦予我們的光榮使命,是我們這一代人必須承擔的歷史責任。幾千年來,中華民族創造了燦爛輝煌的優秀文化,以眾多的創新成就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回顧歷史,展望未來,我們完全有信心、有能力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要統一思想、堅定信心、奮發努力、紮實苦幹,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以只爭朝夕的精神為建設創新型國家而努力奮鬥!(完)

  

 
編輯:李艷波    
 
相關新聞
圖片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