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人民日報:黨的十六大以來信訪工作成就綜述

  時間:2007-09-20 13:59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9月19日電  人民日報9月19日刊登文章《夯實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工作━━黨的十六大以來信訪工作成就綜述》全文如下:

    河南省固始縣實行縣級領導每日信訪接待制度,每天都有一名縣領導坐鎮信訪局接待群眾。前不久,縣軸承廠30多名職工因養老金、醫療保險等問題到縣裏陳情。縣委書記郭永昌親自召開信訪聽證會,請縣有關部門領導、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律師和廠職工代表參加,現場解決了職工反映的問題。這是近年來各級領導重視信訪工作、認真解決信訪問題的一個縮影。

    黨的十六大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各地各部門和全國信訪戰線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從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全力破解信訪難題,推動信訪形勢發生了積極可喜的變化,實現了全國信訪總量、集體陳情量、非正常陳情量、群體性事件發生量持續下降,信訪秩序明顯好轉的良好局面。

    中央高度重視:信訪工作擺上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和關心信訪工作。黨的十六大以來,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和國務院常務會議專門聽取彙報,對加強新時期信訪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胡錦濤總書記等中央領導同志親力親為,率先垂范,對信訪工作的批示和指示多達600多件次。這些重要批示和指示,系統回答和解決了新形勢下信訪工作面臨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為做好新時期信訪工作指明瞭前進方向。

    各地各部門從維護社會穩定、構建和諧社會、密切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血肉聯繫的高度,深刻認識做好新時期信訪工作的極端重要性,把這項工作作為一項嚴肅的政治任務,擺上了突出位置。北京、天津、黑龍江、上海、浙江、山東、湖北、廣東、新疆等地主要領導同志從講政治保穩定促發展的高度,帶頭履行信訪工作“第一責任人”的職責,對重要信訪事項親自包案推動解決;分管領導站位一線抓各項具體工作的落實;其他領導成員“一崗雙責”,按照分工抓好分管方面的信訪工作,推動形成了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良好氛圍。

    河北、江蘇、安徽、陜西、青海等地採取“走下去”督查、“請上來”約談等形式,對信訪工作薄弱、矛盾糾紛突出的地區和部門進行督導;吉林、河南、四川、寧夏等地對重大疑難複雜信訪案件進行掛牌督辦;中央政法委和公安部、最高檢、最高法以“四個弄清”為標準督導落實領導包案責任;內蒙古、遼寧、山東等地將信訪工作情況作為考核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的重要內容,嚴格責任追究,有力地推動了本地區本部門信訪工作的深入開展。

    抓思路創新:信訪工作在發展中實現了新的突破

    認識的高度決定工作的力度,思路決定出路和工作的成效。要開創信訪工作新局面,首先要探索工作新思路。面對複雜嚴峻的信訪形勢,黨中央、國務院審時度勢,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進一步明確了新時期信訪工作的定位,即:信訪工作是黨和政府的重要工作,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礎性工作,是黨的群眾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就更加豐富了新時期信訪工作內涵,夯實了做好新時期信訪工作的思想理論基礎。

    各地各部門深刻把握社會轉型期人民內部矛盾多發、早發的階段性特徵,以理念創新推動工作創新,自覺地把信訪工作放在黨和國家工作的大局中去思考,放在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偉大實踐中去推進,使信訪工作的過程成為落實科學發展觀、踐行為民宗旨的過程。河南省突破“就信訪抓信訪”的慣性思維,跳出信訪抓信訪,通過抓源頭,著力減少矛盾;抓疏導,著力緩解矛盾;抓結果,著力解決矛盾,信訪工作實現了“四個轉變”,即:變“等訪”為“下訪”,增強了工作的主動性;變“事後處理”為“事前預防”,強化了工作的前瞻性;變“堵截”為“疏導”,防止和減少了信訪問題;變“一時息事”為“徹底解決”,有效化解了大量的信訪問題,有力維護了群眾的根本利益。

    全國信訪系統堅持“熱情、依法、負責、奉獻”,深入分析信訪問題産生原因,探索和把握信訪工作規律,督導檢查工作責任的落實,大力推動解決信訪問題,全系統信訪工作效率和信訪管理水準得到全面提高,實現了工作著力點的“三個轉移”,即:由對辦信接訪情況的簡單眼映,向綜合分析並提供決策建議上轉移;由對信訪事項的轉辦交辦,向督導檢查並促進問題解決上轉移;由被動受理群眾來信來訪,向預測、防範並及時協調化解上轉移,形成了“圍繞大局抓信訪、抓好信訪促和諧”的良好局面。

    抓法規制度建設:信訪工作管理水準不斷提升

    在中央領導同志親自指導下,組織修訂並推進實施新的《信訪條例》。各地普遍制定了辦信、接訪、督查督辦和“三項建議”職責等信訪工作規則,全國大多數省份頒布實施了本省(區、市)《條例》,60余個中央國家機關單位修訂出臺了配套的工作辦法、規則。江蘇、河南、吉林等地探索建立了信訪聽證制度,動員社會力量參與信訪工作,推動了一大批疑難複雜信訪問題的解決;廣東省在全國率先建立了信訪督查專員制度,由省直機關新提拔的副廳級領導幹部到省信訪局任信訪督查專員三個月,代表省委省政府履行信訪督查職能,目前,全國絕大多數省份都建立了這一制度;浙江、甘肅、遼寧等地普遍推行重點信訪案件領導包案制度,特別是採取“老案領導包、新案要倒查”的辦法,做到了包協調、包督辦、包落實、包穩控,僅2006年,省市縣三級領導就包案解決疑難信訪案件1.2萬餘件。今年3月份,在全面總結各地成功實踐基礎上,結合信訪工作理論創新,中央制定下發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新時期信訪工作的意見》,進一步確立了信訪工作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基礎性地位,明確了新時期信訪工作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工作措施,成為建國以來第一個以黨中央、國務院名義對信訪工作全面安排部署的綱領性文件,成為信訪工作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文獻。目前,各地區、各部門按照中央的要求,普遍健全和完善了黨政領導幹部閱批群眾來信、定期接待群眾來訪、帶案下訪、包案處理信訪問題、聯繫信訪群眾等制度;建立健全了綜合協調、排查化解、資訊匯集分析、督查督辦、責任追究等制度,使信訪工作的制度化、規範化、法制化建設水準有了新的提高。

    抓信訪渠道暢通:信訪秩序明顯好轉

    各地各有關部門充分尊重和保護人民群眾的信訪權利,普遍公佈信訪工作機構的通信辦法、接待時間和地點,對群眾來訪堅持文明接待,對群眾來信認真負責辦理。山東、江蘇等地在全省開通“綠色郵政”,規定群眾向當地寫信反映問題一律免貼郵票;浙江杭州、廣西南寧等地開通“專線電話”,使用全國統一特別服務號碼“12345”受理群眾來電,全力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雲南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開通了“網上信訪”,拓寬了民意和訴求表達新渠道,豐富了信訪工作的手段和載體,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準;為推廣“網上信訪”的經驗,在全國29個省份選取100個單位進行了試點,目前進展順利。同時,大力規範有權處理信訪問題部門的行為和信訪人的信訪行為,健全和完善了科學規範的接談、受理、交(轉)辦、解決、回復群眾信訪事項的工作規則,把是否依法按政策處理到位作為信訪事項辦理品質的主要標準,用制度確保了信訪事項及時進入程式,及時妥善處理;教育和引導信訪群眾以理性合法的方式到指定地點表達個人訴求,有效糾正了一些信訪人信“訪”不信“法”、信“鬧”不信“理”的錯誤認識和行為。經過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一個“暢通、有序、務實、高效”的信訪工作新秩序基本形成。

    抓“事要解決”:群眾合法權益得到切實維護

    信訪工作的核心是解決問題、化解矛盾、維護群眾合法權益。各地各部門認真貫徹中央要求,從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以“事要解決”為目標,切實維護群眾的合法權益。首先是對信訪突出問題集中解決。3年來,在中央聯席會議和國家信訪局的組織協調下,各地各部門集中解決和妥善處理了農村土地徵用、城鎮房屋拆遷、國有企業改制、勞動和社會保障、環境保護等方面的信訪突出問題300余萬件,大大減少了信訪“存量”。二是對長期積累的信訪問題限期解決。對長期積累、久拖不決的信訪問題,加大高位交辦、跟蹤督辦和通報的力度,強化相關地方和部門的責任,初步形成了“問題解決在當地、矛盾化解在基層”的良好氛圍,由此推動解決了一大批長期積累的信訪問題,使多年滾大的“雪球”變小並融化。三是對疑難複雜問題協調解決。對涉及跨地區、跨行業、跨部門的疑難複雜信訪事項,各級聯席會議和信訪部門積極協調各方力量採取案件調度、會辦等方式,壓實責任,明確案件誰來負責;強化措施,明確案件怎麼辦;督辦落實,明確案件辦結時限,以此推動複雜疑難問題的解決。四是對初信初訪問題及時解決。各地各部門高度重視初信初訪問題的解決,認真落實首問、首辦責任制,全力抓受理,做到“樁樁有人管”;突出抓辦理,做到“件件有著落”;強化抓反饋,做到“事事有回音”,堅持在第一時間、第一地點把問題解決到位,矛盾化解到位,解決了絕大多數初信初訪問題,有效防止了“問題積累、矛盾上行”的現象。近3年來,全國縣級以上地方和部門受理的信訪事項,絕大部分得到妥善處理,當年新發生信訪問題的積累率一般不超過5%,為整體信訪形勢的持續好轉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編輯:董潔    
 
相關新聞
圖片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