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四川綿陽5月24日電(記者孟娜 李宣良 海明威)儘管霧靄濃重,擁有5000多小時飛行時間的特級飛行員張茂生,24日率領機組在厚厚的雲層間捕捉到一絲間隙,採用單輪懸停的方法,將人員和部分必備的生活補給物資成功投送上壩。
按照預定計劃從5月24日上午開始,武警水電部隊的官兵將通過直升機投送,陸續降落到唐家山堰塞湖堤壩上,勘察地形、選擇路線,為在堤壩上開築導流槽施工作前期準備。
然而由於天氣條件很差,找不到可以降落的條件和機會。經過半個小時的努力,飛機不得不無奈返航。
“在我幾十年的飛行生涯中,這裡的氣象和地理條件是最為惡劣複雜的。” 張茂生説,“但是,戰友們在盼望著我們,災區的群眾在期待著我們,只要有一絲希望,我們都將做百倍努力。”
唐家山堰塞湖是汶川地震之後形成的最大堰塞湖,目前它也是地震災區風險度最高、最難處置的“懸湖”。目前形勢十分嚴峻。
由於地震導致公路交通中斷,所有上壩施工的人員和裝備擬通過直升機運送。
水利部辦公廳官員李中鋒在綿陽告訴新華社記者,水利部緊急籌備工程方案,專家們連夜進行了唐家山堰塞湖潰壩風險分析,24日一早確定了搶險方案並開始實施。當前我們的最重要任務是把人員和設備送到壩上去。
目前各種設備已經集結到擂鼓鎮,包括裝載機、推土機等大型機械,但是由於天氣原因,直升飛機降落遇到很大困難,據成都軍區空軍司令部有關負責人介紹,主要由於浮塵天氣,能見度低,如果明後天下雨,可以實現空降。
在唐家山堰塞湖搶險指揮部,包括水利部副部長矯勇、長江水利委員會主任蔡其華,以及空調組、空軍、施工現場指揮部、工程機械、擂鼓現場設備運輸組等十多個單位代表正在緊急的磋商。
專家在磋商中表示,施工時不主張利用過多的使用爆破,儘量使用推土機,連續作業,如果一爆破,也影響施工。大家也在等待天氣條件轉好,把各種人員和設備投送下去。
唐家山堰塞體長803米,寬611米,高82.65─124.4米,估算最大可蓄水量約3億立方米,現今蓄水量已超1億立方米。 它位於北川縣城上游3.2公里,大地震造成大量山體崩塌,兩處相鄰的巨大滑坡體暫態裹挾巨石、樹木、泥土衝向河道,落入河道後在湔江形成堰塞湖,
目前已進入汛期。震區抗震救援、群眾安置和恢復重建等工作正在緊張開展。余震時有發生,堰塞湖一旦潰決,如不採取應急措施,遇強降雨隨時存在潰壩風險,嚴重威脅下游近7萬群眾的安危。
5月22日晚,重訪地震災區的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列車上召開會議,專題研究處理堰塞湖的問題,決定成立唐家山堰塞湖應急疏通工程前線指揮部。
溫家寶提出了處理堰塞湖問題的三條原則:一是主動處理,避免被動處理;二是要立足早處理,防止因水量增大增加處理難度;三是同時制定工程排險方案和人員轉移避險方案,確保群眾安全,確保部隊和搶救人員安全,絕不能再造成人員傷亡……
李中鋒説,水利部已要求並協調部隊對上游水位及壩體進行24小時實時監控,及時發佈預報。另外下游群眾轉移的工作也在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