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7時許。隨著一聲緊急集合令,正在四川省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執行搜救任務的國家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的隊員們,帶著搜救裝備,齊刷刷列隊準備出發。
“同志們,我們的時間不多了,必須抓住每一秒鐘,盡全力繼續開展搜救,哪怕只有萬分之一的可能,也決不放棄!”國家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總隊長、北京軍區某部工兵團團長王洪國作戰前動員。
“決不放棄!”所有的救援隊員齊聲喊。他們中間的許多人,從16日下午抵達北川震區後就一直在現場搜救,幾乎沒有合過眼。
儘管大家都清楚地知道,被困100多個小時後,廢墟中存在倖存者的可能性正越來越少,但所有的隊員都有一個共同的意願:快!快!快!即便只剩下一個倖存者,也要千方百計搜救出來!
工兵團的搜救隊員張建波的家是震中汶川的,但家人的資訊全無。連日來,他在搜救現場總是默默地搶著多幹活。王洪國輕輕地拍著他的肩膀説:“你想什麼我都知道,我的心跟你是相通的。你現在救出的每一個人,都是你的親人。”
小夥子眼裏噙著淚:“團長,你放心!”
隊伍迅速向兩公里遠的山下北川縣城跑步進發。一路上,全國各地進入北川震區實施救援的數百支救援隊伍也正匆匆奔向縣城方向。每個人都神情嚴肅,惦念著這座幾乎完全變成廢墟的小城裏的被困同胞。
一場“拉網式”的搜救工作立即展開。
“當前最緊迫的任務是找到倖存者。”國家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現場協調官王志秋説,“要儘量綜合各方資訊,包括生還者提供的資訊、受困者家屬報告的情況、當地老百姓報告的線索和兄弟救援單位搜尋的動態。”
中國地震應急搜救中心總工程師曲國勝補充説:“得到資訊後,都要實地派隊員帶聲波震動探測儀、蛇眼光學探測儀、電磁波生命探測儀和搜救犬上去,即便是大海撈針也要盡全部努力。”
根據現場情況,隊伍分成兩個小分隊,一部分由王洪國和王志秋帶隊在北川新城區進行搜尋,一部分由曲國勝帶隊爬吊橋趕到老城區作業。
由於受災過於嚴重,整個城市面目全非,現場情況異常複雜,王洪國決定把新城區的隊員再細分為3個小組,以覆蓋所有的災點。
“農行那邊可能有人!”陜西省地震災害應急救援隊派人來請求增援。據介紹,農行建築品質比較好,此前有不少人生還,就在16日還搜救出了3個人。
“一組派1個班長帶4個人迅速到農行搜索,帶搜索犬。”王洪國用對講機下命令。
此時,在老城區的救援小分隊也正大範圍展開搜索。
10時45分,“職業學校可能有活著的!”二組隊員迅速出發。
10時51分,王志秋接到報告:“新城區武裝部有活著的!”三組隊員跑步趕過去。
11時07分,“縣交通局發現可能倖存者!”由於交通局和武裝部鄰近,王洪國命令:“三組同時負責交通局的搜索任務。”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穿梭在北川縣城的救援人員搜索奔走的步伐明顯加快。
“經全面探測核實,農行大樓沒有倖存者。”對講機傳回一組的報告。
“請繼續在附近災點搜索,注意多向老鄉詢問。”
“縣交通局旁邊的杉山茶樓請救援隊派人帶設備增援。”“婦幼保健醫院可能有人。”“這裡有個老人還活著”……
快到中午12時,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個鬍子花白的老人被成功營救出來!簡單進行檢查後,大傢夥兒抬起擔架就往附近的救護車跑。沿途所有的救援隊都向他們伸大拇指。
這是生命的奇跡!歷經108個小時後,終於在大家堅持“不放棄”下,搶回了一條生命!
12時14分,對講機響:“二組報告,武裝部已經搜索完畢,沒有倖存者,群眾提供資訊有誤。”
王洪國説:“繼續搜索,尤其要注意居民區樓群;一地搜索完畢要做標記,不使兄弟部隊做重復勞動,浪費時間。”
醫院、學校、商場、工廠、政府機關,在一片片廢墟中,在一座座隨時可能被頻發的余震摧毀的斷垣殘壁間,一隊隊救援隊伍焦急地搜尋著。他們帶著各種各樣的探測儀器,牽著搜救犬,不放過任何一個邊角旮旯,不放過任何一處可能有倖存者的地方。
“縣政府後面還有1個,國稅局樓裏也有1個!”一個滿身灰塵的女兵邊跑邊衝著對講機喊,聲音嘶啞但興奮。
這場“拉網式”的搜救作業仍在繼續著,每個人的心頭都有這樣的誓言:為了受難的同胞們,我們決不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