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四川南壩5月15日電(記者叢峰 張崇防 陳君)15日淩晨,距地震發生近60個小時之後,來自河北、內蒙古的500余名武警消防戰士終於抵達南壩鎮,他們與先期到達的救援隊伍及當地群眾一起,向搜尋生命發起最後衝鋒,當天成功救起5名被埋人員。
南壩鎮是平武縣受災最重地區之一,遇難人數初步估計達數百人。由於通往平武縣城和綿陽市的道路因滑坡塌方和橋梁垮塌而全部中斷,南壩鎮成了救援工作的“孤島”。15日之前,搜救被埋人員工作僅僅依靠救援人員的眼睛、耳朵和雙手,十分艱難。
河北、內蒙古消防官兵帶來的專業搜救設備,讓人們燃起了挽救被埋親人的熱切希望。15日淩晨5時許,天剛濛濛亮,所有在南壩鎮的救援人員便立刻投入搜救工作。
清晨7時左右,在一處垮塌的民房前,消防隊員發現了生命訊息,並聽到了輕微的呻吟聲。隨後,駐豫空降軍某部二營五連的5名戰士組成救援小組,對被埋人員進行施救。
由於怕加重垮塌磚瓦重量,威脅受困人員安全,戰士們不敢用鐵鍬、鋼釬,只能徒手搬移石塊和挖土。手套磨破了,手指磨出血了,腳被砸傷了,戰士們也不肯停下來。“早挖開一分鐘,人就多一點活下來的希望。”戰士韓慶強説。
兩個多小時後,壓在被埋人員身上的石塊終於大部分被清除了。戰士這時才看清,原來受困的是一個70多歲的老大爺。他的腿被壓在一塊折斷的水泥板下,頭也傷得不輕,滿臉血污。
戰士先幫老人清洗傷口,包紮止血,然後一點一點地移開斷石板。老人獲救了。可是,擔心在外地打工的兒子回來找不到他,老人竟然不肯離開垮塌的家,也不讓衛生員治療。戰士們又耐心地跟老人聊家常,把自己帶的水、食物拿給老人吃。終於,老人被感動了,點點頭,被抬上救護車送往綿陽醫院。
從13日下午最先抵達南壩鎮起,四川陸軍預備役高炮師第3團團長周孝全基本沒休息,卻仍然精神十足地指揮戰士搶救群眾。“我們剛到時,群眾呼啦啦跪下一大片,真讓人揪心。救不出人來,我們沒臉見他們!”周孝全説,“今天是第4天了,如果再不救出來,生還的希望就更小了,吃點苦跟救條命比,算不了什麼。”
在救援人員和當地群眾的共同努力下,15日,南壩鎮又有5名被埋人員獲救。至此,南壩地震被埋人員共有10人獲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