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愈頻繁的、特別是集中于城市的人類工業活動中,環境問題日益突出。當此之際,開幕兩個月的2010上海世博推出“環境變化與城市責任”主題論壇。來自全球的政府官員、專家學者和企業家將深入討論環境變化問題,從而達成共識,提出對策,積極應對。
關於環境責任的對話,是人類在日益加深的地球生態危機面前的深刻自省。人類文明在過去一個半世紀的發展,超過了過去1500年的發展,但對自然環境的破壞也極其巨大。城市,既是各類環境問題的始作俑者,也是環境惡化和氣候變化的主要承擔者和利益攸關方。不管是環境保護,還是氣候變化和節能減排,這一系列重大環境問題的解決,需要政府、企業和公民這三個責任主體的共同努力。
中國作為發展中大國,正在踐行科學發展觀,走可持續發展之路。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明確指出:“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關係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和中華民族生存發展。必須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放在工業化、現代化發展戰略的突出位置,落實到每個單位、每個家庭。”保護環境,是中華民族在復興征途中不會改變的必然選擇和歷史責任,也是每個城市、每個企業乃至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
上海世博會選擇“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主題,這充分表明我們願意和世界其他國家一道應對環境問題的挑戰,更加主動承擔歷史賦予我們的責任。
為了履行責任,我們應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可持續發展的城市文明。從《京都議定書》、哥本哈根氣候大會到上海世博會,人們正逐漸認識到,那些依賴於可再生能源供給動力的經濟,建立在迴圈利用、可持續發展基礎上的發展模式,將促進城市繁榮和經濟健康發展。
為了履行責任,城市應該真誠合作,最大限度地謀求共同利益。環境問題從來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也不會在小範圍內被解決。它們需要國與國之間的廣泛協作,需要城市與城市之間的互助。對於急需消除貧困的發展中國家而言,不能重走發達國家工業化的老路;對於發達國家而言,更應履行責任,給予發展中國家資金和技術支援。只有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密切協作,才能有效應對人類共同的環境難題。
為了履行責任,城市應該建立起以低碳經濟為基礎的新型城市文明。今日中國,正走在快速城市化的道路上,從重速度輕環境,到“綠色GDP”;從“重物輕人”,到“以人為本”,轉型期的中國在學習借鑒各國發展經驗的同時,努力探索創新,致力於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建設。作為全球大家庭中的一員,中國向國際社會莊嚴承諾,在2020年,單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將比2005年下降40%到45%。完成這樣的任務,我們還需要付出艱苦卓絕的努力。我們堅定不移地將減排目標作為約束性指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中長期規劃,保證承諾的執行受到法律和輿論的監督。
上海世博會的召開,給了我們一個學習世界先進城市環境保護與節能減排經驗的最佳機遇。我們相信,當社會各界成為綠色發展理念的踐行者,企業成為綠色製造的實踐者,公民成為綠色生活的創造者,我們的城市將會迎來一個可持續的生産與生活的新模式,我們也將共用一個綠色、清潔而且節能的城市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