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多了7000多萬看過全世界科技文明與創意的國民,這種社會教育的意義有多大?我想全世界沒有哪個國家能讓7000多萬國民接受到這種教育”
文/劉巍 董雪
很少在中國大陸媒體上露面的姚開陽,在臺灣卻是媒體追逐的對象。
在8月出刊的《遠見》雜誌上,他入選“新臺灣之光100”人。因同時擔任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國國家館及臺灣館(網上臺灣館)的創意總監,他被稱為臺灣文化創意産業界的傳奇人物。
姚開陽,畢業于臺灣輔仁大學大眾傳播係,是具有28年從業經驗的導演及創意設計師。現任臺灣躍獅影像科技公司(以下簡稱躍獅影像)創意總監。
人們所熟悉的世博會中國館(網上中國館)的主展影片之一《歷程》、百米長卷《清明上河圖》、尋覓之旅中的“黑暗騎乘”都留下了姚開陽創意的痕跡。
本刊記者日前在上海見到了姚開陽,他的黑色西服內是淡色的方格襯衫,沒有打領帶,紐扣一直系到最上邊的一顆。
他一開口就談起中國三億農民工進城、30年改革開放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身為商人的姚開陽説,雖然參與中國館創意不是好的生意經,但他也學到了很多,比如論證會上專家談論的國土規劃、經濟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等等。
2009年8月20日10時,上海世博局1號樓舉行媒體見面會,中國館展示內容方案第一次發佈。這一天,姚開陽也以中國國家館展示創意總監的身份公開亮相。
他説,“我一直對中華文化及中國近代史情有獨鍾,這是我與上海世博會中國館結緣的主要原因。”
擔任中國館創意總監
2008年中,躍獅影像已獲得上海世博局展覽展示設計與展覽工程兩項推薦服務供應商資格,並參與了一些展館的設計招標。當2008年秋中國館開始國際招標時,躍獅公司只想做中國館的劇院工程,但問題是中國館並沒有把多媒體或劇院拆開來招標。
姚開陽左思右想,為贏得與未來得標團隊合作的機會,最後決定參與競標。
《瞭望》:據説躍獅影像原本是抱著“試試實力”的態度,在2008年參加了中國館展示設計的國際競標?
姚開陽:是的。當時有64家國內與國際的團隊參與競標,各團隊旗下不乏來自歐美國家的知名設計公司,或國內的重點大學學院。第一輪篩選出15個團隊,我們是其中一家。進入第二輪,上海世博局把15個團隊分成4個小組去PK(電子遊戲用語,意指一對一對決)。世博局沒有説15個入圍團隊誰是第一名。因為沒有公佈排序,每個團隊都以為自己是第一名。
既然把15個團隊分成4個小組進一步競標,每個小組就需要推選出一個牽頭單位。分組的時候世博局特意讓躍獅來牽頭,後來我知道躍獅影像在第一輪中排名第二。後來那個小組就是我一路領導,最終參與到中國館的深化設計工作。
《瞭望》:這次世博會的一個特點,認為是影視的盛宴。
姚開陽:電影是一個工具,現在世博會往往不再是實體事物展示,今天的世博會著重于概念演繹,概念很難用實物加以表達,坦率地講,不用多媒體這種手段還真不曉得怎麼去展。有時不是我們愛用,而是不得不用。
《瞭望》:擔任中國館的創意總監,你是否也有遺憾之處?最初的創意與最終的結果有何不同?
姚開陽:我相信所有的原始設計者對最後展出的結果都一定會有遺憾,除非他一個人從設計到製作全部完成。像中國館這麼大的工程,是不可能由一個團隊實現的,所以必定會有遺憾。這個遺憾不應該從負面來解讀,所有的創作者都永遠不會滿意自己的作品,這正是他下次創作進步的一個動力。
《瞭望》:當時是否設想把中國館主展影片做成3D或者4D電影?
姚開陽:其時,3D、4D電影的計劃是同步進行的,這在技術上沒有挑戰。3D是我主張取消的,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中國館的人流量很大,3D影院進場每個人都要拿眼鏡,出場每個人都要還眼鏡。這一拿一還所消耗的時間是中國館不能接受的,不得不取消了。
4D電影(4D電影,是在3D立體電影的基礎上加環境特效而組成的新型影視産品,通過給觀眾以電影內容聯動的物理刺激,來增強臨場感)沒有上是預算的問題。3D電影,1000人看和100人看成本差不多,4D涉及到每個人的座椅問題,每個座椅的成本要幾萬塊,預算不夠就只能放棄。
人情味是臺灣館的展品
9月4日,根據搜索引擎“百度”的最新統計結果,在世博200多個展館中,臺灣館熱門搜尋度為第四位,僅次於中國國家館、日本館(網上日本館)、德國館(網上德國館)。
臺灣館親切的人情味,讓其大受各國媒體青睞。日本媒體FLASH票選臺灣館在200多個世博會展館中為第一名。
《瞭望》:人們對臺灣館的評價很高,有日本媒體認為這是上海世博會最好的展館,這在你意料之中還是意料之外?
姚開陽:意料之外。世博會有那麼多的展館,到現在為止我還沒有看全過,我怎麼能確定世博會沒有展館比臺灣館好?日本媒體這樣評價是讓人意外的,但仔細想想也不無道理。
日本人不會看重你的科技,因為日本的科技水準很高,日本人是看重你待人接物的細節。我們當初設計臺灣館,其他先不談,首要要求就是展示臺灣人的待人接物。臺灣人的親切、禮貌是臺灣的特色,也是臺灣館展示的重要內容。
本來業主的想法是臺灣館工作人員在上海招聘,我們堅持一定要在臺灣招聘,而且要送到中華航空(中華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華航空、華航,是臺灣規模最大的民用航空公司,總部位於臺北)的空乘人員訓練中心去培訓。這樣成本很高,招聘的人六個月內不能做其他工作,這筆費用是一個蠻驚人的數字。
最終,臺灣館工作人員傳達出了臺灣人的風貌,這是生活環境,教育、社會、家庭所共同形成的,不可能取決於兩三個星期的訓練。所以工作人員本身成為臺灣館的一個特色,一個主要的展示內容。
《瞭望》:事實上,臺灣館是全世博園中最難進的展館之一。
姚開陽:臺灣館是全預約制,所謂全預約制就是説如果沒有預約到就不用來排隊了,每天只有四千張預約券發放。五六千張是不是也可以?可是這樣一來參觀品質就會下降。臺灣人很在乎維持參觀品質,每進來40人,都有專門的導覽員從頭至尾講解。反觀其他館,沒有流量管制,參觀品質就難以保證了。
《瞭望》:你何時比較出臺灣人待人接物方式是不同的?
姚開陽:我在大陸呆得比較久了,兩岸同樣是華人,同樣的血統,同樣的語言,但是實際上各方面又都有一定程度的不同。所以我想呈現一下真正的臺灣人是什麼樣的,這個是我們設計臺灣館方案裏很核心的一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