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0月31日電 2010年上海世博會高峰論壇31日舉行,美國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卡弗裏理論物理研究所所長、教授戴維格羅斯教授,在全體大會上發表題為《科學與城市》演講 。部分摘要如下:
首先我要感謝東道主舉行了如此精彩的世博會,舉辦了這樣一個精彩的論壇,同時邀請我在這裡作全會的演講,所談到的是科學與城市的關係,科學與技術以及城市是相互關聯的,這是現在的科學與技術,也是見證了20世紀和21世紀的城市,也實現了城市的繁榮,同時也帶來了希望,幫助我們解決問題。
每個人都知道科學的重要性。溫家寶總理作了一個非常精彩的演講,他説,現代化的歷史其實追根溯源是科學進步的一段歷史,科學的發現以及技術的發明創造帶來了新的文明、現代工業,同時也帶來了國家的興和衰,我也是堅定的相信,科學是終極革命。溫總理的這段演講也得到奧巴馬總統的認同,他曾經説過,科學對於我們的繁榮、我們的安全、我們的健康以及我們的環境,還有我們的生活品質,比以往過去都尤為重要。
科學和世界博覽會也是密切聯繫的,第一屆世界博覽會是1851年舉行的,當時是在倫敦的水晶宮舉行的,當時叫做萬國工業産品博覽會。在這次博覽會上展示了當時的科學進步和成果,以及當時的技術,而這些科學技術帶來了工業革命的發展。在1851年的時候,我們已經開始了電腦革命,而這個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其中一個展品就是提花織機,它通過打空卡來控制梭機,而這個系統也是得到了IBM在電腦上的發明應用。
11年以後,在1862年的倫敦博覽會上,查爾斯巴貝奇向全世界展示了他的分析儀,它是一個機械設備,是電腦的一個雛形。100年以後,我們從這些先驅當中發明瞭電腦,當然這是在20世紀,我們有了現代的電腦,我們當時需要的就是最基本的基礎科學研究和進展,要去充分了解到相應的電子原材料,了解到電晶體,就是在這些知識了解之上,我們發明瞭電腦。而後來,我們發明瞭電晶體和整合電路,以及現代的晶片,我們也是改變了量子物理的發展,了解了金屬和半導體的原子結構。
在第二屆世博會上,在紐約的“水晶宮”,向全世界展示了一個安全的電梯,它能夠防止轎箱的降落,即便是鋼絲全部斷裂也能保證轎箱的不降落,這個技術立刻得到了推廣,在城市得到了應用,在紐約得到了應用,也造就了一個又一個的現代城市,如果沒有這樣的電梯和升降機,我們很難想像上海這些嘆為觀止的摩天大樓以及全世界的世界中心就不可能存在。但是在19世紀,這些中心的誕生也帶來了污染,當時的污染是來自於馬糞,當時人們用馬車來運貨運人。而事實上在1894年的時候,曾經有一位作家預計到,在50年以後,倫敦的每一條大街都會被9英尺的馬糞覆蓋。而在紐約,在1900年的紐約,那個時候人口只有10萬人,在中國看來這是一個很小的村落而已,而就這樣一個城市裏,産生了100萬公斤的馬糞,就是每天産生的馬糞量。這個是1900年的環境危機,當然這個問題也是通過技術的革新能夠解決,所以我們又出現了汽車。汽車的出現是解決了馬糞的污染,此外又出現了公眾的軌道交通,但是這些新技術的出現也帶來了新污染,就是交通大堵塞以及對大氣的污染。
生物醫學以及生命科學,同時也是為城市中心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因為這些城市裏面人口密度非常高,如果大家對於疾病的本質不了解,對於疫苗的發展不了解,如果沒有辦法進行新的藥物發明和研製,以及新的醫學技術發明的話,那我們就不可能實現在一個地方人類高密度的集聚和居住。在此之前,十萬級人口的城市由於瘟疫以及其他疾病導致人們逃離,現在這些藥品了解生命、了解疾病的根源,它們的出現使得人類的壽命在過去的200年當中翻了一番。但是這樣一種進展也帶來了自身的獨特污染,我們看到全世界人口出現了急劇增長,只是到最近幾年才出現了減緩。
從很大程度上來説,這是歸功於中國政府非常具有願景的、英明的決策,也就是控制了人口眾多國家的人口增長。隨著人口的增長,也導致了能源需求量的增長,它對於環境的影響在前面中已經多次提到。我相信,科學和技術是能夠帶來一些幫助的,也必須幫助我們。我們已經有新的技術,而這些新技術也是建立在良好的科學研究基礎之上,包括奈米技術,它能夠使得我們在原子層面上來控制太陽能,這些例子數不勝數。而2010年的上海世博會,也是出色地展現了未來可預見的一些新技術,我們也相信,這些新的技術一定能夠幫助我們解決面臨的問題。
但我還要強調一點,我們在發展過程中,在追求完美和完善、解決問題當中所衍生出來的技術都是過去的技術産生的産品,如果我們要研究未來、明天的技術,我們就必須繼續進行研究開發。撒切爾夫人説過,基礎科學可以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但它們是完全難以預測的。所以它所帶來的經濟效益不能用短期結果進行衡量。
科學研究最偉大的經濟效益總是體現在基礎的知識進步之上。電晶體不是被我們的娛樂行業所發現的,而核能也不是由石油公司來發明的。如果我們希望産生真正的科學技術,我們必須要去進行基礎科學研究,這是不可替代的。科學就像是一棵樹,它的根基就是基礎科學,而在枝杈上結出的碩果就是我們的技術創新,而這些技術創新是我們在對自然界更多了解基礎之上才能做到的,如果過度強調基礎科學,我們就不會得到一棵健康的樹,如果我們忽略了基礎科學的話,我們的樹枝也不會長的非常健壯。我們需要的是一個和諧的樹,實現一個健康的平衡。但是鼓勵基礎科學發展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基礎科學為我們人類精神帶來了精神食糧。作為一個地球上的物種,我們受到好奇心的驅使,我們有一個目標,就是要了解和控制現實的世界。
基礎科學的進步,為我們這樣一個追求、了解、探索自然界的好奇心,能夠幫助我們去進行探索,去探索整個宇宙的歷史,了解到粒子,了解到我們生命的結構。所以科學帶來了新的知識,為我們帶來了人類的精神食糧,孕育了新的技術,這樣一來,能夠為我們帶來更美好的生活、更美好的城市。但是在面臨這些問題,我認為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科學,如果説得到支援的話,我們一定會帶來創新的科學技術,解決我們面臨的問題,但是真實的挑戰,而不在於科學家,而是在於政策制定者、經濟學家、我們的政府。所以作為一個科學家來説,我在這些方面都是一個行外者,我可能是一個理想主義者。我想説的是,我們最終必須要建立一個經濟和政治的體制,而這個體制不能夠建立在無限的不可持續性的消費和增長模式基礎之上,特別是我們自己這些發達國家。
最後,我們必須要實現一個全球的治理,建立全球政府。20世紀科學界最偉大的英雄愛因斯坦,在他最後的日子裏曾經説過,全球現有的主權國家的體制只能帶來粗暴、野蠻、戰爭和非人性,只有全球法律和規則才能帶領我們向前,實現文明、和平和真正的人性。愛因斯坦勇敢的迎接了核武器以及核威脅這樣的挑戰,而這個挑戰仍然存在。但我們還遇到另外一個挑戰,那就是環境的災難,而這個問題甚至比核威脅更加嚴重,這是一個真正的全球問題,要解決它就必須所有國家共同努力,而最終在我看來,必須要建立一個全球的政府,我也是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能夠實現這一點,而不能再拖延了。
我們還需要一些東西,除了這兩個目標以外,就是我們的領導力和願景,這個資源非常匱乏。但是再一次來到中國,我感到非常好,因為中國為我們在領導力和願景方面設立了一個典範,它所取得的巨大經濟和社會成就,簡直就是一個奇跡。而這樣一個精彩的世博會,將成為典範,讓我們感到未來是可以實現的。
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