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ample | xHTML1.0

首頁 | 專題首頁 | 要聞播報 | 世博動態 | 臺灣與世博 | 世博時評 | 中國國家館 | 省市區聯合館 | 香港館 | 澳門館

臺灣館 | 國際參展 | 企業參展 | 最佳城市實踐區 | 志願者 | 展館風采 | 世博視頻 | 世博酷圖 | 留言 | English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 -- 世博時評

評論:上海世博會運轉平穩得益於科技盛宴

時間:2010-10-25 14:10   來源:東方網

  10月16日,這一天將永久載入世博會史冊。當日,上海世博會單日入園觀部落格流總量達到103.27萬人,超過1970年大阪世博會單日最高客流83.6萬人的紀錄,並創造了160年世博史上最高單日客流的紀錄。值得稱道的是,儘管百萬客流“爆棚”,但世博園始終秩序井然、運轉平穩。上海世博會組織方超水準的應對能力廣受讚嘆。

  上海世博會將城市資訊化發揮得淋漓盡致,恰到好處。對瀏覽客流預測準確率達96%以上,超過“章魚保羅”;20余次50萬以上大客流,沒有一次採取限行措施;首次應用的多項高科技,成為公共服務的堅強後盾等等,世博成果精彩紛呈,引人入勝,其中組織者所付出的心血鮮有人知。世博會在運作機制中展示的新理念、新科技和新成果,透視出組織者的良苦用心,同時也折射出城市一體化、資訊化管理不再是科技狂想,而是一場正在悄然進入現實生活的智慧革命。

  世博會“神算子”得益於資訊交互的智慧化。搭準世部落格流脈搏,智慧交通的理念和技術功不可沒。據介紹,上海借助先進的資訊化手段,在各交通要道佈下“天羅地網”,通過視頻資訊和交通狀態資訊採集,動態掌握實時世部落格流和全市交通情況。系統通過匯總航空、鐵路、陸路等客流資訊,統計每日入滬客流;同時通過當天世博預約大巴、軌道交通、世博直達線、世博公交線、園區周邊公交線和世博專用計程車等客流數據的實時採集,推算出當前世博在途客流數量,數據每15分鐘更新一次。每天開園前半小時,組織方工作人員會打開世部落格流預測軟體,導入團隊預約客流、5個軌交涉博車站客流以及當天是否節假日、天氣狀況等資訊,全天客流預測馬上就出來了。對於單日出現的百萬客流,根據科學預測,無論是志願者服務、交通保障,還是食品供應、醫療救護等,世博會組織方都提前設計了相應預案,做好了相應的合理組織和安排。如此精準的推算,為未雨綢繆,提前應對打下了堅實基礎,令人佩服。

  資訊技術構建交通調度平臺如面對千軍萬馬運籌帷幄,指揮若定。集約交通,科學疏導,成為世博會交通監管的關鍵詞。在世博會交通協調保障調度中心,工作人員一刻不停地實時監看著公交、地鐵、計程車還有水上船舶等各種交通方式的運作狀況。這個調度中心匯集了33家與交通保障相關的部門,有5000多個視頻監控點,包括民航、鐵路等系統都和這裡有實時的聯繫,是一個強大的交通指揮平臺。上海世博會交通協調保障組常務副組長孫建平説,它靠資訊化支撐,把交通的管理、運營、監管,包括交通設施這些資源的配製整合在一個平臺上。95%以上的客流通過公共交通和集約交通運輸,解決了世博會的大客流問題。現在上海世博會交通經受了20余次50萬以上大客流的考驗,沒有一次採取限行措施,部分地段的城市交通甚至好於世博會開幕前。而這一切不是一成不變的,應對“爆棚”客流,組織方立即通過世博網等媒體以及移動運營商發佈園區客流擁擠資訊,引導遊客擇日參觀。由此可見,集約交通與適時調整有機結合,相得益彰,是確保世博會暢通無阻的關鍵所在。

  資訊技術還在多個領域展示它的神通。由志願者等組成的上海世博會強大的城市文明服務團隊,召之即來,來之能戰;無處不在,應對自如;手機一刷,就能輕鬆進入世博園,並且進行各類消費;拇指輕點,剛剛拍攝的視頻就可實現即時傳送……世博園是資訊科技的一場盛宴。令人欣慰的是這場盛宴的主角,多是我國自主研發的成果。總之,2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還有眾多的城市和企業參展方,要使他們步調基本一致、在世博園裏和諧共處不是件容易的事。除了舉全國之力的精心準備和週密組織外,永不落幕的世博成果所製造的“中國速度”大顯身手,舉足輕重。

  “中國速度”搭建了舉世矚目的世博舞臺,也讓不少遊客在潛移默化中變得更加文明,更加尊重勞動與創造,尊重科學與理性。如果説北京奧運會是中國形象在世界舞臺上的成人禮,那麼上海世博會就是中國在成人禮後的首度全球亮相。同時,上海世博會又是迄今為止中國最大規模的一次公共組織能力的提升和展示,它讓人們親身感受中國的科技進步與城市智慧化帶來的實惠。期待上海世博會“城市智多星”為人們在資訊時代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提供樣本,讓更多的人們盡享城市資訊化之美。

編輯:楊永青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