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ample | xHTML1.0

首頁 | 專題首頁 | 要聞播報 | 世博動態 | 臺灣與世博 | 世博時評 | 中國國家館 | 省市區聯合館 | 香港館 | 澳門館

臺灣館 | 國際參展 | 企業參展 | 最佳城市實踐區 | 志願者 | 展館風采 | 世博視頻 | 世博酷圖 | 留言 | English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 -- 世博時評

日本館館長:世博促進中日交流 波折之時顯成熟

時間:2010-10-15 11:23   來源:中新社

  中新社上海10月14日電 題:日本館館長:世博極大促進了中日交流 波折之時顯成熟

  中新社記者 張蔚然

  “歷史上的日本遣唐使曾經為中日交往做出巨大貢獻,正在舉辦的上海世博會對中國軟實力的提升起到巨大促進作用,我期盼著這種提升能夠對日本有更多影響。”上海世博會日本館館長江原規由14日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盛讚世博會對中日交往所發揮的作用。

  日本館是上海世博會最熱門的場館之一。截至13日,已有487萬遊客參觀日本館,預計世博會閉幕時,這一數字將達到550萬。

  江原規由介紹,日本館的設計緊緊圍繞“中日友好合作”這一主題:展廳繪製著日本遣唐使的歷史故事,李白、鑒真等中日交流代表性人物的形象及作品,來自香港和日本的導演聯手打造的以中日科學家合作拯救朱鹮為主題的音樂劇,以日本能劇和中國崑曲結合的形式講述日本國鳥朱鹮的故事,館內一系列書法作品均由旅日中國書法家熊峰執筆,連日本館的工作人員都是一半中國人一半日本人……

  “不過,中國觀眾最喜歡的一幕還是日本機器人現場演奏中國民歌《茉莉花》,這是中日科技與文化的融合。”江原規由説。

  在他看來,本屆世博會是一屆東道主存在感非常強的盛會,在這種情況下,世博會對主題的發掘與貢獻要比普通世博會大,世博會的國際影響也會比較大。以世博會對日本的影響為例,世博會極大促進了中日兩國公共外交、民間外交與文化交流,“要知道,在中日建交早期,民間外交是由官方外交帶動的,現在這種局面正明顯得到改變。”

  讓江原規由感到欣喜的還有另外一件事,雖然近期中日兩國關係出現波折,但波折發生後的一段時期內,日本館的參觀人數並未下降,維持正常水準,參觀者中絕大多數是中國人,“這讓我覺得大家正變得日益成熟。”

  許多中國人通過世博會這扇窗增加了對日本的認識,但在江原規由看來,只有踏上日本的土地,才能真正深入了解這個國家。隨著科技的演進,日中兩國的時間距離會越來越短,去日本會變得越來越容易,官員與高層智囊之外,中國也會涌現更多民間“日本通”。

  “世博會期間,1000多名中國小學生來日本館參觀,我隨口一問,發現他們當中居然70%的人去過日本。這雖然是個案,但如果有越來越多的人去過日本,那對中日關係的影響真是無法估量。我期待這一天早點到來。”江原規由説。(完)

編輯:楊永青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