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上海世博園紐西蘭館(網上紐西蘭館)前的舞臺上,幾名身著傳統服飾、全身佈滿粗獷紋身的毛利人表演土著舞蹈“哈卡戰舞”。舞蹈熱情似火,深深感染著現場觀眾,不時博得陣陣掌聲。 中新社發 殘弓 攝
上海世博會場館 中新社發 趙文斌 攝
中新社上海7月31日電 題:世博“中考”:中國憧憬“後世博”財富繼承
中新社記者 李佳佳
不止一次地在媒體上看到如此評價“上海世博會讓世界看到了一個會排隊的中國”,從國民“笑對排隊”這個細節開始,世博會給中國帶來的改變已經滲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這大抵就是“一切始於世博會”背後的意義。
7月31日,上海與世界這場耗時184天的約會才走過一半歷程,此間各方已迫不及待地開始“後世博”的憧憬,翹首以盼收穫世博會帶來有形或無形的“財富”。
對參觀者而言,世博會帶來的收穫是一種直觀的視覺享受。184天的會期中,共有189個國家和57個國際組織集中進行展示;5.2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參觀者品嘗著東南亞的美食,欣賞著非洲風情的歌舞,打量著科技描摹的未來圖景,盡情享受著“不出國門看遍世界”帶來的樂趣。
對參展者而言,世博會宛若一個無邊界的“舞臺”。社會、經濟、文化、風土人情,你所能想到的盡可以在“舞臺”上充分展現:從文化藝術領域的碰撞,到思想創新領域的交鋒,到人類種族、國界的突破,共同思考與探索著未來城市生活的轉型。
對組織方而言,世博會更像是一個學習的過程。無論是多策並舉迎戰高溫酷暑,還是未雨綢繆做好防汛防臺準備,組織管理者從世博的運作中學到了如何高效有序地進行城市管理的寶貴經驗。
其實,這筆財富究竟為何?一百個人就會有一百種詮釋,而在東道主上海市市長韓正的心中,他希望能夠留下兩部分的財富,一個是硬體的方面、有形的財富,“世博園就是有形的財富”;另一個方面就是無形的、精神方面的財富,“這對於未來上海城市是很重要的。”
在如何保留有形財富方面,上海市政府早在很久以前就開始了籌劃。上海世博局局長洪浩表示,世博的許多服務措施,是組織方學習國際、國內眾多好做法進行的創新,今後還要不斷地改進;因為受到公眾的喜愛,很有可能未來在上海加以推廣,滿足服務上的需求。
對於“後世博”的規劃,相關人員的研究工作也一直在進行中,並無絲毫懈怠。洪浩説:“不僅是園區的規劃,而且是對整個世博在8年的籌辦過程當中,特別是6個月的運作中間所創造的巨大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正在進行研究,如何使它能夠繼承下去,能夠成為未來上海和中國城市發展非常好的推動力。”
第一次引入城市最佳實踐區這個概念,第一次創造性地開通“網上世博會”平臺……諸多的首次,也讓第一次在發展中國家舉辦的世博會呈現出蓬勃向上的生命力,看到了中國人的創造力。世界在更為直觀的片段中重新審視著這個文明古國的全新變化。
“舉辦世博會是時代賦予上海的一次機會,如果任何一個領導錯失了這樣的機會,那是對歷史的犯罪”,從韓正的言語間不難看出,如何做好“後世博”的開發,並用好世博會賦予的兩筆得來不易的財富,這才是擺在上海乃至中國面前更值得思考的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