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ample | xHTML1.0

首頁 | 專題首頁 | 要聞播報 | 世博動態 | 臺灣與世博 | 世博時評 | 中國國家館 | 省市區聯合館 | 香港館 | 澳門館

臺灣館 | 國際參展 | 企業參展 | 最佳城市實踐區 | 志願者 | 展館風采 | 世博視頻 | 世博酷圖 | 留言 | English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 -- 世博時評

王錦珍:世博一代大討論 堪比一座思想的橋梁

時間:2010-07-15 14:43   來源:東方早報

王錦珍 國展局中國首席代表、中國貿促會副會長(圖片 李媛繪)

  騰訊世博聯盟東方早報消息:

  我覺得這樣的討論難能可貴。一來,它給了青年發出聲音和表達意見的機會,同時也可以讓成年人、老年人了解青年的思想。從這個角度看,這次世博一代的大討論,堪比一座思想的橋梁,讓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思考。討論只是剛剛開始,可以持續得更久一點,進行得更熱烈一點,所有人都可以暢所欲言。

  新中國第一次參加世界博覽會是1982年在美國田納西州諾克斯維爾市舉行的以“能源”為主題的世博會,我有幸參與並負責中國館(網上中國館)的翻譯工作,親眼目睹了精彩的世界及其能源的發展。這一經歷不僅開闊了我的眼界,對國際事務有了興趣,而且開啟了我的世博會之旅,與世博會結緣。

  世博會第一次在中國舉行。它以“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為主題,得到了所有參展方的高度重視,不僅世界一流設計師參與各館的建築和展示設計,很富創意,而且可以説它集中了全世界的傑作,既前衛又實用,給觀眾啟迪和遐想。因此,希望更多年輕人和學生去參觀上海世博會,看看世界,擴展思維,在熟知我們悠久歷史和豐富多彩文化的同時,去了解一些世界的多元文化。這的確是一個不需出國就能看世界的難得機會。有時我在想,如果年輕的時候就有了解世界的機會,這樣一代人的未來會是怎樣的呢?未來的主題是可持續發展,可持續發展是個大命題,不僅需要高端的科學技術做後盾,更需要一種根植于價值觀中的生活理念來維續。我希望上海世博會給中國年輕一代帶來這兩份特質。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我們的90後青年成長在資訊飛速發展的時代,要學習了解新的知識很容易,但有些知識僅僅靠書本和網路去學習是不夠的,也不能取代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只有親身參與,才有深刻體會和難忘的記憶。例如,上海世博會德國館(網上德國館)的能量球,在大家的呼喊下開始晃動,聲音越大,球晃動得越厲害。相信這種切身的體驗可能會讓你記住一輩子。還有,當我們參觀、感受各個國家館、國際組織館時,所獲得的印像是全方位的、立體的,鮮活的,這種效果絕非地理或是其他課本上簡單的幾頁紙能夠展現的,留下的印像是極其深刻的。

  為什麼要強調親自去體驗?因為90後這一代青年責任重大,他們需要學習掌握更多的知識,構建屬於這個時代的世界觀。我覺得,當今的青年一代身上肩負的責任很大,壓力也不小。以前,我們的任務是做國家發展的一顆螺絲釘,現在看來這還不夠。中國在世界的地位越來越重要,所承擔的責任也越來越大。今天的中國青年和其他國家的青年一樣都肩負著經濟全球化賦予的責任。如何讓世界更加和諧、美好,這個選題很大,是青年不得不面對的。

  可喜的是,現在我們終於有了一個有關90後青年的大討論,我覺得這樣的討論難能可貴。一來,它給了青年發出聲音和表達意見的機會,同時也可以讓成年人老年人了解青年的思想。從這個角度看,這次世博一代的大討論,堪比一座思想的橋梁,讓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思考。我關注了之前的通訊和討論,學到很多東西,了解了90後青年的思想境界和追求。當然,討論只是剛剛開始,可以持續得更久一點,進行得更熱烈一點,所有人都可以暢所欲言。

  最後,作為世博會組委會成員,我特別感謝青年志願者對上海世博會所作出的貢獻。他們的熱情服務和吃苦耐勞的精神是上海世博會成功運作的重要保證。很多次我在世博園裏,看到太陽底下的志願者,抽空跺腳休息的場面,我心裏特別感動。志願者大部分是90後的青年,在這些青年身上你能看到我們國家的未來,世界是屬於這一代青年人的。

編輯:楊永青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