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ample | xHTML1.0

首頁 | 專題首頁 | 要聞播報 | 世博動態 | 臺灣與世博 | 世博時評 | 中國國家館 | 省市區聯合館 | 香港館 | 澳門館

臺灣館 | 國際參展 | 企業參展 | 最佳城市實踐區 | 志願者 | 展館風采 | 世博視頻 | 世博酷圖 | 留言 | English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 -- 世博時評

馬歇爾:科技是城市健康與人類長壽的唯一密碼

時間:2010-06-21 10:30   來源:中新網

 

  世博會“科技與城市未來”主題論壇今天舉行第一場集體採訪,諾貝爾醫學獎得主、西澳大利亞大學臨床教授巴裏-馬歇爾接受媒體專訪。孫文荊 攝

  中新網無錫6月19日電:(記者 洪曉紅 孫文荊)“現代人享受資訊時代魅力並延年益壽,最簡單的方法是選擇生活在城市”,2005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西澳大利亞大學臨床教授巴裏-馬歇爾今天在江蘇無錫感嘆:現代科技可以降低城市污染,讓城市生活更加精彩、健康。

  “上海世博展示了各國科技創新成果,借助這些新科技人們能過上環境友好和資源節約的生活”,世博會“科技與城市未來”主題論壇今天舉行了第一場集體採訪,馬歇爾教授以其獨特的醫學視角在接受國內外90多家媒體的專訪時表達了他對科技與城市生活的真知灼見。

  他表示,發生在世界各地的驚人變化印證了科技與城市發展的密切關係,人們在有生之年能夠見證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好景象。

  作為世界流行病和疫苗研究專家,馬歇爾認為,一段時期以來,城市污染問題帶來了許多新型疾病,但科學技術讓這一現象變得容易控制,諸如非典、H1N1流感,因為有疫苗技術而得到有效遏制,避免了世界範圍的擴大流行;而在20年前令人無法想像的因特網、行動電話技術的誕生,則讓人們溝通更加便捷,避免了在交通、汽油等方面的旅行消耗,間接為城市降低了污染。

  “我聽説中國許多城市流行電動自行車,這是中國在減少城市污染上的獨特智慧”,馬歇爾説,用無污染的電動車取代汽車,可以讓城市人群呼吸到更加新鮮的空氣,減少了人類疾病發生和城市負荷。

  他認為,相比鄉村生活,人類更多地喜歡選擇在城市的有限空間裏安居樂業,只有靠科技力量才能提高我們的生活品質並能在退休之後可以樂享天年。

  展望未來,農業生産力提高、廢物減少、動植物和人類疾病控制實現從化學控制到生物控制轉變,我們期待這些變化將在30年後實現,而不是像現在這樣羨慕鄉村生活。

  馬歇爾表示,中國吸收國際新技術的能力很強,在自主創新領域也有一定水準,隨全球交流的日益密切,期待像無錫這樣的先進城市在科技方面能有更精彩的變化。(完)

 

編輯:楊永青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