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館展示設計總監的黃建成
“有遺憾,也有收穫,有成績,也有思索。為了這屆‘精彩、難忘、成功’的世博會,為中國國家館付出的所有心血,都值得。”
黃建成説這話的時候,上海世博會已經盛大開幕,中國國家館人流不息,觀眾流連于中國城市的時空轉換之中,驚嘆于中華文明中城市的睿智。讚譽聲中,擔任中國國家館展示設計總監的黃建成卻沉浸于一場浩大設計工程“竣工”後的反思之中。“中國國家館的展示思路,實際上有一三五的結構。一是‘東方的尋覓’,是國家館的故事線,三是三層的展示空間,而這三個展示空間容納了五個核心展項……”黃建成坦承,中國國家館的展示設計製作一直處於動態調整中,不斷地變,不停地改,一直到世博會開幕的前夜。“比如最初用宛如折疊過的紙表現《清明上河圖》,希望表達一種多變動感的敘述效果。當時這一設計主題是一致通過的,但表現方案卻遇到爭議,專家擔心會破壞畫卷的氣勢和連貫性。”經過反覆的溝通和調整,設計形式得以保留,折屏配合虛擬流水,栩栩如生,鮮活地展示了中國古代繁華城市的生態。
在中國國家館展示總設計師、中央美術學院院長潘公凱看來,黃建成和他的團隊是用搏命的方式在工作。過去兩年裏,他們幹活幹到夜裏三四點是很正常的,有時候甚至幹到第二天早上六七點,睡兩小時後又開始開會討論。“幸虧他們年紀輕、身體好,不然早就累倒了。”潘公凱心疼地説。
其實,1961年出生於湖南長沙的黃建成已不算年輕。這樣搏命的經歷,在他設計裝飾人民大會堂廣東廳時就有過。1999年全國“兩會”期間,黃建成參與裝飾設計的人民大會堂廣東廳一度成為媒體報道的熱點,大廳莊嚴、淡雅、樸實、敞亮的風格受到普遍好評。
2005年,黃建成主持日本愛知世博會中國館的設計,他曾這樣描述:“當觀眾穿行于中國館中,會感到中國文化的無窮魅力,一種由衷的歡喜,一種對自然與空間的感悟!恍如沒入天地間的一滴水中,物我兩忘。”
五年之後,黃建成將他的設計理念和藝術追求投入中國國家館。在當代科技和中華文化的共鳴下,倒挂的城市飄起來了,當代城市的意象活躍在觀眾眼前;《清明上河圖》動起來了,描繪出中國古人的生活智慧;動態的竹林流起來了,融入了中國人對未來城市發展的祈盼;夢幻的傳統建築造型亮起來了,從古到今的智慧軌跡讓人耳目一新……
“最終的作品還是有些遺憾。但我們盡力在做,而且越來越接近設計效果,有些甚至比原設想還好”。黃建成説,在整個設計創作過程中,由不同風格、理念和不同文化背景組成的設計團隊,一直在思路、方式上進行著碰撞和協調,甚至有很明顯的分歧。但是,大家的最終目標是展示智慧、表達中國,這成為明確方向統一思路的根本原則。
未來的半年裏,中國國家館日日迎來如潮的觀者,在光色與情感的互動共鳴之中,智慧在交流,心靈在溝通——這正是黃建成所期盼的。他説:“我相信,人們會喜歡中國國家館,它真的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