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家旅遊網站的世博頻道上,有一篇“世博攻略”的人氣始終高居不下,累計點擊次數早已過萬,還吸引了800多位網友“粉絲”投票稱讚。這篇題為“世博12天”的攻略全文長達近萬字,按照日期分為12個部分,詳細描述了每一天的參觀經歷。“作者用其對世博無與倫比的熱愛,為後來者提供了一份‘嘔心瀝血’的參考”,網友的評論很有趣,“才看了世博3天,我就感到體力透支了,樓主參觀12天實在很‘彪悍’!”
昨天(20日),記者輾轉採訪到了這位花12天時間週游世博的主人公——土生土長的80後上海女孩胡小姐。
“環球”夢想的預備練習
畢業于上海外國語大學,從小的夢想就是背著一個旅行包環遊世界,胡小姐身上散發著的或許就是天生的“背包客”氣質。她告訴記者,現在她的足跡已印上過美國、西班牙、法國、柬埔寨等,還曾因機緣巧合在墨西哥流浪過一年。“這次世博會是不出國門看遍世界的最好途徑,又在自己的家門口舉辦,當然希望看個遍,也算是一次環遊世界的預備練習。”
和出門旅行一樣,一隻簡單的背包就是胡小姐世博之旅的全部行頭。她説,寫完那篇頗受關注的世博攻略後,她又去了不少次世博園,目前她的進園紀錄已經達到20次,參觀了園區內90%左右的場館。當被問及為何對世博會的熱情如此之高,胡小姐的一句話讓記者很感慨。她説,“如果自己去國外一座城市旅行,至少要花3至4天的時間才能看到一些皮毛,但在世博園裏可能只需要花上半個小時,或者一個小時,就可以體驗一個國家不同地方的風土人情,好比是欣賞‘濃縮’的精華。”
在世博攻略中,胡小姐不僅寫上了許多熱門場館的排隊小竅門,還對各個場館的展示進行了個性化打分,文章後貼出的兩張世博七日票照片,以及敲滿章的世博護照更是“奪人眼球”。如果光從打分來看,一些熱門場館恰恰沒有得到她的青睞。“熱門場館之所以如此熱門,在於它的排隊時間都在兩小時或三小時以上,而其中一部分純粹是因為參觀形式導致的,比如場館內有放映影片的,勢必造成每次的入館參觀人數有限,那麼隊伍自然一直無法消化而導致排隊時間過長。”胡小姐更推薦幾個“不冷不熱”的場館,“我的標準就是排隊時間一般不超過半小時,但又非常精彩,包括芬蘭館、越南館、摩洛哥館、土耳其館、智利館、非洲聯合館、捷克館。”
光西班牙館就去了5次
胡小姐環遊世博的最大特點是,很多場館她都會反覆去好幾次,12天的週游裏最多的一天她參觀了20多個場館,最少的一天只參觀了一個館——中國國家館。“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諸如西班牙館、義大利館、阿聯酋館等有意思的場館,即使去了多次也不會生厭。相反,每次的參觀都會有不同的感受,發現新的驚喜,這就是世博會的魅力所在吧。”
“西班牙館——9分”,胡小姐在攻略中給西班牙館打了最高分,她告訴記者,她曾去過西班牙的不少城市,有時候一呆就是好幾天,而世博園裏的西班牙館她前前後後一共參觀了5次,依然感覺意猶未盡。在世博攻略中,她這樣寫道:“進入西班牙館,映入眼簾的是一個黑漆漆的山洞,象徵著在西班牙南部發現的史前原始人洞穴,溶洞裏面有最原始的壁畫,是西班牙歷史的見證。下一個展廳代表的是現代西班牙,大廳由五到六個橫向縱向或天花板上的螢幕所組成,時間從60年代跨越到當今的西班牙,從機場、碼頭、火車站、廣場等,站在這些似曾相識的地點前,我的記憶仿佛正在逐漸拼湊。最後著名的小米寶寶代表著西班牙的未來。小米其實叫Miguelin,是著名設計師Miguel的最新設計。”
胡小姐對西班牙的美食似乎也是情有獨鍾,“參觀當天的中午,我就在西班牙館的餐廳裏吃了午餐,正宗的tapas(西班牙小吃),正宗的jamon(西班牙火腿),正宗的橄欖油以及紅酒,餐廳的服務員也都是清一色的西語人士,感覺就像穿梭到了西班牙的街頭。”
“遇到的人和事更是收穫”
對胡小姐來説,在世博會裏看展覽自然是很獨特的體驗,但在參觀過程中遇到的人、遇到的事更讓她覺得收穫良多。
“我第一次去丹麥館已經是晚上了,只花了差不多10分鐘的排隊時間。小美人魚在燈光的映襯下真的很美,仿佛就像活的一樣。不過那次去得比較晚,單獨排隊的騎自行車項目已經停止了,所以我特意去第二次就是為了騎一下這種特別的自行車,想站在車輪上,俯瞰整個世博歐洲片區的美景。”正是這第二次的到訪,讓胡小姐收穫到了額外的感動。
原來,丹麥館裏的山地自行車和平時用到的平地自行車不一樣,一般如果倒踩踏板,自行車只是空轉,但在丹麥館倒騎是剎車,所以她一開始特別不習慣。“丹麥館的工作人員超級有耐心,他們會幾個人按住自行車,耐心地教我們如何才能騎好,一直到把遊客送上路為止。”胡小姐説,一些膽小的遊客很快就想放棄,卻在這些工作人員不斷鼓勵下順利地騎了起來。(唐瑋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