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日,來自陜西的藝人在世博園繪製社火臉譜。 張海峰 攝
“人文陜西,山水秦嶺”,昨天是上海世博會“陜西活動周”首日,位於寶鋼大舞臺“中國元素”傳習區內,4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同場獻藝製作寶雞社火臉譜、華縣皮影、陜北剪紙等陜西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引來諸多遊客觀賞。
不過在現場,要論“回頭率”最高的,當屬歷經歲月雕琢的寶雞社火臉譜。社火是陜西民間祭祀土地神和火神的一種表演,社火臉譜則是社火表演者的扮相。
繪製社火臉譜整整57年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傳承人李繼友告訴記者,泡桐是陜西寶雞人家房前屋後慣常種植的樹種,5—6年便能成梁,因此有“栽桐不用愁,八年長一樓”的説法。不過,泡桐10年後會逐步空心化,從而漸漸失去其經濟價值。所以,聰明的寶雞當地人多用空心化的泡桐製成馬勺。
上世紀70年代,李繼友開創性地將社火臉譜移植到泡桐馬勺上,這樣一個金點子,就點亮了一方經濟。由於馬勺臉譜造型粗獷、紋樣稚拙、色彩濃烈奔放,被佈置于家庭書房、客廳或臥室,又有祈求平安之意。“馬勺社火臉譜”在國內外市場廣受歡迎,駛上了産業化的快車道。
泡桐樹被製成馬勺,利潤增長在一倍以上,馬勺被繪上臉譜後,市場價格更是提升了10倍。如此一來,原本一棵年齡越大越不值錢的泡桐樹,現在的産值達到了三四千元,極大地帶動了寶雞當地老百姓就業,每年能為寶雞陳倉區創造2000多萬元的産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