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生 周惠 本報記者 林梢青
早報訊穿過綠意盈盈的“竹林”,踏著還帶著泥土芬芳的青石板,一個似曾相識卻又全然陌生的江南小鎮如夢般來到你身旁。地面徐徐升起,一隻巨大的青瓷蓮花大碗在潺潺水聲包圍中映入眼底。從河姆渡、到西湖岸、再到錢塘潮……幾千年的浙江唯美浪漫地更疊輾轉。
昨天,承載了無限期待的上海世博會浙江館,在進行了3個多月的緊張施工後,終於進行了首次配合調試。跟隨中國美院公共藝術學院院長、浙江館總設計師楊奇瑞的腳步,記者終於得以窺見那個如詩如畫的浙江館。
【光影變幻】
“竹立方”呈現現代浙江
從上海地鐵8號線的耀華路1號出口出來,一眼便能望見巨大的紅色中國館。在中國館的腳下,有一圈灰色的單層建築,這便是各個省區館的所在。
儘管4月15日就要開始試運作,但整個大館內依然是一片工地景象。與之前的滿眼鋼筋水泥相比,每個館都已經顯現出了其獨特的樣貌。
浙江館在整個館區的東南角,就臨著進館的一條大道,與黑龍江、山東和安徽館比鄰而居。昨天,記者並沒有看見模型圖上鬱鬱蔥蔥、晶瑩剔透的浙江館竹子外立面。楊奇瑞説,外立面還在杭州抓緊製作,他給集中看了幾根樣板“竹子”。
原來,那不是真實的竹子,而是用不銹鋼材料和燈光裝置加工而成的“竹子藝術品”,每根大小粗細都不同,最高的近8米,最粗的直徑達30釐米。竹子自身會在綠色與無色之間變幻,也會隨之倒映出邊上其他館的影像。
等到“竹子”抵達,便會將館體團團包裹。楊奇瑞説,這其實是一種“雕塑式建築”,他給它取了個好聽的名字,叫“竹立方”。
為什麼是竹子?“因為浙江是山水城市,有竹子的地方很多。竹子不僅綠意盎然,而且生機勃勃,有浙江人傳統精神所在。如今,將其作為一個立方體又可以呈現出現代感。”
等到正式開放時,館區基本沒有大的照明燈光,只有地面上幽暗的指示燈,所以每個館館體外立面的光影效果,將是帶給觀眾的“第一眼印象”。浙江館的“竹立方”不斷變色,不停變幻,帶來的是浙江館晶瑩剔透、清新高雅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