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時政-譴責“一邊一國”論-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


 

人民網特稿:陳水扁的新陰謀
 
 
  來源:      日期:2002-08-07 10:53

  8月3日,兩個月前的“大擔談話”還在“餘音繞梁”,一直聲稱“四不一沒有”和“三通是必然趨勢”的陳水扁,終於憋不住了,口出“臺灣跟對岸中國‘一邊一國’”的狂言,高彈要走“民主之路、自由之路、人權之路、和平之路”的虛調。民進黨方面對此註釋稱,這是陳水扁“對‘臺灣前途決議文’的明白闡釋”。從這一事情中,可以看到陳水扁的新陰謀。

“臺獨”的必然産物

“一邊一國”和“臺灣前途決議文”確實存在“蛋與雞的關係”,“臺灣前途決議文”與“臺獨主張”也存在著“蛋與雞的關係”,因此,“一邊一國”和“臺灣前途決議文”都是“獨樹”上結出的“獨瓜”。

第一是反映“臺獨”的演變。民進黨是由“黨外運動”發展而來,以“長老會”為代表的“暗獨”組織提出“住民自決”,“主張臺灣的將來應由臺灣1700萬住民決定”。在當時社會背景下,“住民自決”成為分裂分子鼓吹“臺獨”的主要口號。隨著李登輝推動“憲政改革”的進程,“臺獨”組織合法化、“臺獨活動”公開化的深入,民進黨很快把“住民自決”發展為“獨立建國”,其中“4.17決議文”、“1007決議文”、“臺灣共和國憲法草案”和“臺獨黨綱”等“臺獨”文件,聲稱“建立主權自主自立的臺灣共和國”“應交由臺灣全體住民,以公民投票選舉決定”。民進黨在這裡不僅提出了“獨立建國”的目標,還提出了完成的方法,即“公投臺獨”。

“臺獨黨綱”出籠後,針對島內外對其産生的恐懼心理,自1995年起民進黨內一些人公開主張修改“臺獨黨綱”,提出“臺灣已是主權獨立國家”、“維持現狀就是獨立”。1998年7月,針對克林頓總統在上海提出“新三不政策”,民進黨中常會發表“七點聲明”聲稱:“臺灣為一已經獨立的國家,任何改變臺灣獨立現狀的要求,都必需由全體臺灣住民以公民投票的方式加以認可。”民進黨在這裡不僅是對“事實臺獨”的肯定,還提出如果要突破“臺灣已經獨立”這一事實則要通過“公民投票”,即“公投統一”。這一口號,成為民進黨的基本政治主張。在“七點聲明”基礎上,于1999年5月8日,在民進黨的“九大”上寫入“臺灣前途決議文”。

第二是反映“臺獨”的本質。“臺灣前途決議文”的獨到之處,是在朦朦朧朧的“中華民國”衣紗裏,有赤裸裸的“臺獨真身”。“決議文”集“臺獨”主張之大成,提出的“七招”招招皆“獨”。關於“住民自決”,只是把要實現“臺獨”需要“公投”改為要實現統一需要“公投”;關於“獨立建國”,只是把“臺灣應該獨立”改為“臺灣已經獨立”;關於“事實主權”,只是把“維持現狀就是臺獨”改為“臺灣已是主權獨立國家”。此外,“決議文”更想表達的觀點有二:一是強調“臺灣是一主權獨立國家,依目前憲法稱為中華民國,但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它要説明兩個問題:製造出“屬於中國的臺灣地區是主權獨立國家”的神話,否認海峽兩岸事務是中國內部事務的客觀事實,宣揚臺灣不再需要另外“獨立”;為臺灣這個“國家”挂上“中華民國”的招牌。二是拒絕統一,以前分裂勢力把重點放在“需要、應該臺獨”方面,更多的談的是如何實現分裂祖國、實現“臺獨”;現改為“臺獨已經完成”,因此把重點放在拒絕統一方面,如否定一個中國原則與“一國兩制”、尋求國際承認、儘速制訂“公民投票法”以凝聚“拒統”的國民共識和、整合政治資源對抗大陸的“打壓及野心”。這些內容,成為陳水扁“8.3講話”的主要基點。

不難看出,從“臺獨主張”的演變過程中,可以看出無論是“臺灣前途決議文”,還是“一邊一國”,只是分裂勢力夢想、追求的“臺獨捷徑”,一個老調翻新、毫無把握的“獨謀”。

“臺獨”的冒險之舉

“臺灣前途決議文”一下子成為陳水扁的“葵花寶典”。他在民進黨中執會和中常會上重復稱它“是民進黨黨綱的重大里程碑,更為‘臺獨黨綱’的進一步演繹與説明,因此沒有廢除‘臺獨黨綱’的問題,民進黨一直走在正確的道路上”;“是民進黨處理兩岸問題的最高原則,將秉持‘臺灣前途決議文’的精神全方位對話”。如今,陳水扁又為其貼上“一邊一國”的新解釋,它的分裂本質更加清楚了。

一向講話富有煽動性、蠱惑力的陳水扁,此次抓住“臺灣前途決議文”大做文章,當然有其需求,説明“臺灣前途決議文”的精神已經與他融為一體。有人説,陳水扁善變善騙,不過在“臺獨”信念上,儘管他在2年多的時間內反反覆復聲稱“四不一沒有”,如今終於真相暴露,“臺獨”理念不僅不變,而且還異常執著。陳水扁脫下偽裝,露出“臺獨真身”,李登輝當年為掩護“兩國論”出籠還加上“特殊”兩字作為偽裝,陳水扁竟然一步到位宣稱“一邊一國”,到底他想幹什麼?

第一是全面落實“臺獨”的戰略合作。過去2年多來,面對祖國大陸重申的“有信心、有決心、有能力、也有方法維護祖國的統一,決不會坐視‘臺灣獨立’”的立場,面對國際社會反對“臺灣獨立”的現實,從戰略層面看,“臺獨”的政治空間大為壓縮,必須對“臺獨”進行新的偽裝。因此,自稱為“姜是老得辣”的李登輝和臺聯黨,為幫助“臺獨”守好政權,幫助陳水扁和民進黨度過難關,當然也為了擴大支援者隊伍,搶佔“急獨”陣地,充當“臺獨”“黨衛軍、衝鋒隊”,瘋狂進行以“正名”為“臺灣共和國”的瘋狂活動。陳水扁與民進黨當局即對“臺獨”進行偽裝,提出了以“四不一沒有”為核心的“漸進臺灣”主張,形成了“臺獨”路上的戰略分工,分進合擊。近一階段以來,美國反華勢力接連拋出多份親臺報告和提案,刺激了陳水扁的“臺獨”神經,強化了陳水扁“以武拒統”的野心;此外,陳水扁也像當年李登輝一樣,“黃袍”、“綠袍”加身,大權在握,搞“臺獨”的資本膨脹起來;再則,年底選舉北高市長選舉在即,“打省籍矛盾牌、激化統獨衝突”是李登輝千挑萬選出來的助選手段,兩岸關係越是緊張的時候這一手段的效果越好,陳水扁為贏得兩市長選舉,需要惡化兩岸關係。因此,三種“合力”終於讓促使陳水扁“歸隊”,配合李登輝提出的2008年“完成臺獨時間表”,放棄“新中間路線”,全面落實與“頑固臺獨勢力”的戰略合作。

第二是欺騙社會民意。對於“一邊一國”,民進黨方面辯解道,“與日前陳水扁參加中執會的説法內涵相同,都是根據‘臺灣前途決議文’所做的最新立場表述”。無論是“臺灣前途決議文”還是“一邊一國論”,顯然都是為“臺獨”穿上“中華民國”的外衣。陳水扁和民進黨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絕大多數臺灣同胞懷有“中華民國情結”,利用“中華民國”進行分裂活動會有更大的市場。所以,“臺獨”戴上了“中華民國”的桂冠,給人造成以前“臺獨”是要“獨立建國”、現在的“臺獨”是為了保護“中華民國”的印象。具有諷刺意義的是,陳水扁這一談話的聽眾就是“世臺會”成員,這批定期到世界各地進行“政治彙報演出”的“臺獨”分子,把此屆年會的主題就是定為“臺灣正名”,代表陳水扁出席會議的“考試院長”姚嘉文在會上發表“民進黨如何拚正名、憲政改革”的演講,解釋説民進黨“並不是要拿‘中華民國’這塊招牌‘借殼而活’,而是要‘脫殼而出’,回歸臺灣人的臺灣”。原來,“決議文”和“一邊一國”,只是為了“階段性地借用”“中華民國”招牌,只是為了借用“中華民國”招牌來挖“中華民國”的老根,只是為了借助“中華民國”來減少“臺獨”的阻力。

第三是嚴重危及兩岸關係。“決議文”和“一邊一國”一起,包含雙層陰謀。一層是破壞了一個中國原則,惡化兩岸關係。任何海峽兩岸關係都是一個國家內部事務,正是因為兩岸一國、兩岸同胞都是中國人,所以才有了用和平方式完成統一的決策。陳水扁把兩岸定位為“一邊一國”,與民進黨方面歷來聲稱的“兩岸兩國”,與“決議文”提出的“兩個中國”一樣,實質是“一中一台”,是分裂中國的犯罪,是賣國行為。如此之下,實現和平統一、發展兩岸關係的政治基石不復存在,將會給臺灣同胞帶來難以預料的災難。一層是借用“臺灣前途決議文”來掩飾“臺獨黨綱”的險惡目的。在兩岸關係上,陳水扁也是要借助假裝肯定“中華民國”的“臺灣前途決議文”來淡化祖國大陸對“臺獨黨綱”的關注,似乎他也開始擁抱“中華民國”了。問題是他的“中華民國”是“一邊一國”,是“臺灣已成為主權獨立國家”。因此,“臺獨黨綱”也好,“臺灣前途決議文”也好,一個是突破現狀、通過“公投”實現“獨立建國”,一個是“臺灣已經是主權獨立國家”要改變這一現狀需要“公投”,性質是一樣的,這是一個新的陰謀。

“一邊一國”的提出,是“臺獨”的必然結果,是陳水扁為兩岸關係的良好發展設下的新陷井。只是分裂不得人心,李登輝的“兩國論”沒有成功,陳水扁的“一邊一國”也不可能得逞,他要走的“民主之路、自由之路、人權之路、和平之路”,只要不走統一之路,恐怕只能是“分裂之路、臺獨之路、賣國之路、失敗之路”。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