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時政-譴責“一邊一國”論-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


 

臺灣大學教授黃光國痛斥“民粹主義”
 
 
  來源:      日期:2002-08-07 10:38

 
    新華網臺北8月6日電  (廖翊) “這些年來,我感到非常的不安,也十分的無奈。”這是記者日前在採訪台灣大學教授黃光國先生時,他反反覆復的感嘆。 

    黃光國是研究社會心理學的臺灣著名學者,1995年出版著作《民粹亡臺論》,批判李登輝在臺灣鼓動“民粹主義”、製造族群矛盾對臺灣及兩岸關係造成的惡劣影響和致命危害,在臺灣社會引起震動,多次再版,並在祖國大陸出版。 

    “《民粹亡臺論》出版7年來,臺灣社會的走向應驗了我的預期,越來越不理性,越來越混亂,經濟越來越衰微,族群對立越來越加劇,社會危機越來越嚴重。造成這些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民粹主義在臺灣的日益猖獗。”黃光國教授嚴肅地説。 

    這正是他多年來不安之所在。 

    黃光國教授認為,政治人物和集團的目的和利益造成民粹主義在臺灣的氾濫,李登輝、陳水扁在此一社會逆流中扮演了極不光彩的角色。 

    “從歷史看,作為文化現象,以狹隘的地域觀念、宗族、族群觀念為訴求的民粹主義在世界各地都存在;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這些民粹主義的表現也越來越淡薄。而它在今天的臺灣卻反常地發酵、膨脹起來,與李登輝、陳水扁的‘臺獨’理念緊密關聯。”黃光國教授分析説,“在實踐他們的‘臺獨’理念的過程中,李登輝、陳水扁試圖結合臺灣社會的民粹主義形成自己的政治勢力,以實現對權利的掌控。” 

    黃光國向記者痛陳“民粹主義”的氾濫給臺灣造成的惡劣影響。 

    “首先,它不利於臺灣的長遠建設和發展。民粹主義是的狹隘的、短視的和排他的,在臺灣政治人物的煽動下,臺灣‘本土化’的強調與‘去中國化’聯繫在一起,這將使臺灣迷失方向。其次,嚴重傷害人民感情,製造族群衝突和矛盾。民粹主義的排他性也決定了它的對立性和非理性,每到‘選舉’造勢時便訴諸‘本土’或‘省籍’,極大地傷害民眾感情、挑起族群衝突和矛盾。第三,嚴重危害兩岸關係。兩岸問題的存在成為臺灣領導人煽動民粹的政治藉口,他們製造與大陸的對立和仇視情緒,同時不斷推行‘去中國化’,這顯然不利於兩岸關係的改善和發展。” 

    在黃光國7年前的著作中,把“民粹主義”的氾濫與“亡臺”的嚴重性緊緊聯繫在一起。 

    在分析陳水扁執政以來,民粹主義在島內愈演愈烈的原因時,黃教授表示,只要認清李登輝和陳水扁煽動民粹主義的圖謀,就不難解釋民粹主義何以在臺灣愈演愈烈。 

    “李登輝和陳水扁的最終目的都是‘獨’,煽動民粹主義的終極目標沒有任何變化,因此,他們利用民粹主義的手段不可能有任何改變。” 

    黃光國教授坦承,正因如此,臺灣的“亡徵”不但沒有消失,反而日益彰顯,他的不安也與日俱增。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