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2月27日電(記者譚浩、王宇、賈楠)國際金融危機給中國出了一張特殊時期的“就業考卷”,考試成績如何,數字是最好的回答——
今年1至11月,城鎮新增就業、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和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分別完成全年任務的113%、96%和146%。到11月底,全國實現城鎮新增就業1013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穩定在4.3%的水準……
但另一方面,數字也折射出中國“就業難”的問題並未得到徹底解決——截至10月底,各地登記的180萬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中尚有近50%未實現就業;從就業群體看,30%-40%的城鎮新增就業人員屬於靈活就業,部分已就業農民工崗位不穩定、收入降低……
2009年,嚴峻的就業形勢就這樣始終貫穿著數以千萬計的普通百姓生活,也讓他們在或喜或憂之間,深切地體會和感受著中國從未有過的“就業之癢”。
大學生就業:88%,一個可以企及的目標
【最新動態】截至目前,高校畢業生就業率同比基本持平。到10月底,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達到83%,距離年初預期88%的目標只有5個百分點。與往年相比,今年的高校畢業生的職業選擇更加多元化:走訪基層、去部隊、赴重點行業、到西部邊陲……
12月9日,太原五一廣場東側,人才大市場。
一大早,一樓和二樓的兩個開放大廳裏已經擠滿了應聘者。幾排長長的招聘桌後,張貼著用人資訊。其中,多數職位都標明瞭“有相關工作經驗者優先”。
郭雪嬌記不清自己是第幾次來到這裡了。一年多以前,郭雪嬌畢業于河南焦作師專國際貿易專業;兩個月前,為了跟家人團聚,她辭去了在河南一家貿易公司的工作,回到太原。從那時起,太原人才大市場成了她每週必來的地方。
然而,時間一天天過去,理想的工作卻一直無法落實。“穩定、環境好的工作往往要求本科以上學歷或者英語六級,這些我都不具備;剩下的工作多數是前臺、銷售一類,這些工作要麼待遇太低,要麼需要很廣泛的人脈。”郭雪嬌説。不過,她也承認,能力在找工作過程中非常重要,一個師姐什麼證書都沒有,但憑藉良好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在深圳幹得不錯。
“蟻族”“啃老族”“被就業”……在國際金融危機波及之下,大學生就業似乎比往年更難,和郭雪嬌相似,這種“高不成低不就”的心態讓不少“天之驕子”感到“越來越迷茫”,而這些新名詞也成了他們中不少人的真實寫照。
形勢的確不容樂觀--
3月,北京。部分全國政協委員在兩會期間回答記者提問時指出:往年大學生就業比例36%左右,如果按照現在準備找工作的學生人數計算,大概只有300萬學生能夠找到工作,另外將近500萬大學生面臨著如何就業的問題。
7月,北京。教育部有關負責人向媒體透露,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達到68%,同比基本持平。但同時也存在“被就業”現象,將“對畢業生就業率作假實行一票否決制”。
11月,寧波。“雖然今年第三、第四季度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已經回暖,不過明年就業形勢還比較複雜,不容樂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全國人才流動中心主任司益磊在“2009秋季全國人力資源市場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周”活動啟動儀式上説。
……
面對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就業困難,國務院辦公廳早在年初就加強高校畢業生就業發出通知,通過一系列政策杠桿,努力幫助高校畢業生實現就業。中央部門組織了大量基層就業項目--吸納20萬大學畢業生到基層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崗位工作,選聘兩萬名“村官”到各地基層黨支部村委會工作,安排5萬至7.5萬個農村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特設崗位,提供“三支一扶”(支農、支教、支醫和扶貧)計劃2萬多個崗位,選派1萬名應屆畢業生服務西部……此外,各個高校也不惜“動員千軍萬馬,走遍千山萬水,道盡千言萬語”,深入各行各業挖資訊、找崗位。
各地各部門紛紛想盡辦法,就是圍繞這一個中心--把高校畢業生就業擺在就業工作首位,為他們尋找落腳點。
【專家回應】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建議,大學生畢業應該樹立先就業再擇業觀念。要想乾大事,必須先幹好小事。但內心一定要有改變自我、改變現狀的強烈渴望,這樣不論將來是為別人工作還是自己創業,成功遲早都會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