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人説,如果你想了解前沿的中國,那麼,請到天津來吧,這座歷史悠久而又血氣方剛的城市所發生的巨變,正是無數動人的“中國故事”的一章。
以濱海新區的開發開放為標誌,天津再次成為世人矚目的焦點,這座積蓄了太多激情和夢想的城市,由此踏上轉型與振興的嶄新征程。
在新世紀以來“最困難一年”的最後幾天,我們來到天津。突襲的寒流中,這座城市的日新月異、熱火朝天,給我們帶來巨大的撞擊。“調整”、“提升”、“創新”、“創業”,成為這座城市最核心的關鍵詞。天津,正以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為契機,經歷一場産業結構與發展方式的質變。
這是一組帶著信心與希望的數字:2009年,天津生産總值預計增長16.5%,財政收入增長21.1%;內需拉動強勁,預計固定資産投資增長4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21%……主要經濟指標增幅相當於或好于上年。
“必須集中智慧和力量,把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作為重大而緊迫的戰略任務,在創新發展模式、提高産業競爭力上下功夫、見成效,堅決打好結構調整優化升級攻堅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天津市委書記張高麗在接受採訪時説。
在調整中發展,在轉型中提升——
經濟增長水準更高、後勁更足、更可持續
從濱海新區漢沽白茫茫的灘塗上眺望,矗立著兩座巨大塔狀建築物,那是國家開發投資公司與天津市政府合建的北疆發電廠兩座冷卻塔,塔頂冒出的濛濛煙霧不是燃燒排放物,而是冷卻海水溢出的水蒸氣。
北疆發電廠是國家首批迴圈經濟試點項目,也是2007年天津確定的首批20項重大工業項目之一,規劃三期建設4 1000兆瓦燃煤發電超超臨界機組和40萬噸/日海水淡化裝置。一期2 1000兆瓦發電機組和20萬噸/日海水淡化裝置已經竣工,它首創了“發電—海水淡化—濃海水制鹽—土地節約整理—廢物資源化再利用”的迴圈經濟模式,每一個環節産生的廢棄物都被下一個鏈條吸收利用。
2007年6月天津市第九次黨代會以來,明確把調整優化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作為經濟工作的主線,以高水準的大項目、好項目為載體,構建高端化、高質化、高新化産業結構,投産達標一批,開工建設一批,儲備報批一批。至去年7月,累計推出5批100項重大工業項目,總投資5029億元,超過1950年至2006年57年的總和。
走入空港物流加工區空客天津總裝廠房,映入眼簾的是由紅黃兩色工裝夾具組成的4個站位,廠房頂部縱橫交錯著一部部天車,中外技術工人組裝忙碌。就在2009年12月中旬,第十一架A320系列飛機交付中國客戶。
空客A320飛機總裝線為亞洲第一條、全球第四條民用飛機總裝線,也是天津首批重大工業項目之一,15個月建成投産,2009年5月18日首架A320飛機試飛,6月23日交付中國客戶。國外媒體稱:“這是進一步顯示中國在全球崛起的一個標誌性事件。”
天津港保稅區管委會主任馮志江介紹,以空客飛機總裝作為重要起點,編制了臨空産業區總體規劃和産業發展規劃,規劃面積102平方公里,涉及航空設計、研發、試驗、部件加工組裝、總裝,向後延伸的銷售、維修、租賃、金融服務等完整産業鏈。目前已有40余家國內外大型航空企業和零部件配套企業集聚。
繼空客A320項目後,我國新一代大推力運載大火箭産業化基地、中航工業直升機以及無人駕駛飛機、衛星有效載荷共“三機一箭一星”也相繼落戶天津。航空航太産業從無到有,僅用3年即成長為天津第一優勢産業,使天津在全國唯一兼有航空航太産業。
除航空航太外,石油化工、裝備製造、電子資訊、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國防科技和輕工紡織等,構成關係國家命脈和核心競爭力的天津工業八大優勢産業。在國際金融危機衝擊造成外貿出口銳減的嚴峻形勢下,天津工業新項目、大項目中流砥柱,彌補了存量下滑1300億元,凈增産出700億元,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率超過60%,八大優勢産業佔工業比重超過90%,産業結構發生了脫胎換骨之變。
不僅是第二産業“一花獨放”,天津以大項目、好項目作抓手,加快了三次産業結構調整。2007年、2008年,天津農業區縣建成高效設施農業面積10.2萬畝,為過去15年的規模總和。市農委規劃處長楊青松算了一筆賬:“總産量41.8萬噸,産值9.56億元,為農民創收6.9億元,是過去收益的5倍以上。”2009年,天津又新增種植業設施10.1萬畝和9個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全市農村新整合了 31個示範工業園區,農村居住社區、工業園區、農業産業園區三區統籌聯動,産業化經營代表了農業結構調整的方向。
80個重大服務業項目拉動了第三産業的發展。2009年天津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5%,為近年最好水準。津灣廣場“不夜城”、意式風情區、1902歐式風情街、和平路濱江道商業街等40個商貿旅遊精品項目的建成和一批商業特色街的改造提升,匯聚了人氣,增添了財氣。創意産業、總部經濟、樓宇經濟日長夜大。市商務委主任王樹培告訴記者,2009年商貿旅遊業的總量和增速居於第三産業之首,對全市第三産業貢獻率超過33%。
“構築高端産業高地,是危機後時代推動産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戰略之舉。天津探求在調整中發展、在轉型中提升,使增長更上水準、更有後勁、更可持續。”市發改委常務副主任張曉雁分析道。
科技為引擎,人才為支撐——
自主創新領域佳音頻傳,助推經濟結構優化提升
“真是天上掉餡餅了!”天津煒傑科技公司董事長宋洪海驚喜不已。2009年10月,這家民營高技術企業用四項專利質押,無需擔保,從大連銀行天津分行貸款2000萬元。這是天津首筆發放專利權質押貸款。
為有效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扶持自主創新,天津科技部門與多家銀行建立了投融資平臺以及財政性科技資金與商業金融資金的互動機制,吸引上海浦發銀行天津分行、大連銀行天津分行分別為143家企業提供無抵押、無擔保打包貸款,同時兩家銀行又根據企業需要及時增貸1億元,煒傑科技公司就此解決了燃眉之急。
“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是推進結構調整的中心環節。”南開大學經濟學教授逄錦聚指出,結構調整能否成功,關鍵看科技的發展、應用和自主創新。
截至去年底,天津確定的55個自主創新産業化重大項目已累計完成總投資117.5億元,研發經費投入18.2億元,新興科技産業化、重大創新産品研製和重大關鍵技術開發,出現了顯著的創新驅動效應。比如大功率半導體照明産品研製及産業化項目,組建了大學、科研院所、企業合作互動的技術創新聯盟,聚集了全市的半導體照明關鍵材料、器件和終端産品産業化項目,企業群體超過百家,規模近百億元。
“危”中求“新”,天津自主創新領域佳音頻傳。超百萬億次曙光電腦建成投入使用,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繼美國之後第二個生産高性能伺服器的國家;鋰離子動力電池關鍵核心技術重大突破,使天津成為國內最大的動力電池生産基地;隨著單機2兆瓦、5兆瓦風力發電機組項目的開工,天津成為全國重要的兆瓦級風力發電成套裝備製造基地;賽象科技公司繼巨型工程子午線輪胎一次法成型機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後,直徑近5米的特巨型子午線輪胎製造設備又研製成功……
市科委主任李家俊介紹,天津已在幹細胞和修復醫學、癌症和艾滋病等重大疾病的藥物開發、太陽能電池、膜分離技術與材料、數字裝備等方面具有明顯的科技優勢,建成了現代中藥、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環保科技等一批國家級産業化基地。
自主創新離不開高端人才的支撐,以高水準人才的需求逐漸取代對資源或實物資本的需求,進而成為經濟結構優化的推力。近年來,天津吸引了一批國內外的創新團隊、技術領軍人物和拔尖人才。市委、市政府放眼長遠,通過公示規劃,廣泛聽取市民群眾的建議,決定在海河中游南岸建立教育園區,包括南開大學、天津大學的新址。首先啟動建設高職區,打造成國家級高等職業教育改革試驗區,為經濟轉型輸送高素質的技能人才大軍。
體制順,發展更順;機制活,滿盤皆活——
綜合配套改革向縱深推進,為經濟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前些天,在天津排放權交易所,上海濟豐紙業包裝公司向廈門赫仕環境工程公司購買了6266噸的碳排放量指標,用於抵消自2008年1月1日至2009年6月30日在上海濟豐運營過程中産生的碳排放量。這是國內第一單標準化碳中和交易,確立減排領域的“中國標準”。
“濱海新區是中國經濟版圖上最耀眼的增長極之一,肩負著探索中國改革新方向,尋求低碳綠色經濟發展模式等多重目標。”南開大學濱海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周立群認為。
濱海新區體制之“新”,體現在天津市委、市政府在大、中、小三個候選方案中選擇了改革“最徹底”的一個。建立統一高效的行政架構,區委、區政府比現有機構和人員精簡一半以上,組建兩類區委、區政府的派出機構:城區管理機構,主要行使社會管理職能;功能區管理機構,主要行使經濟管理職能。同時,賦予新區更大的自主發展權、自主改革權、自主創新權。凡屬於天津市許可權範圍內的,新區可以自行決定的事,原則上都下放給新區;凡新區能辦的事,支援先行先試,為改革創新創造必需條件。
2009年10月,天津編制上報的《天津濱海新區綜合配套改革試驗金融創新專項方案》獲得批復,在投融資體制、綜合經營、整合及新設金融機構、外匯管理、設立櫃檯交易市場的前期準備、改善金融發展環境六方面進行改革試點。
去年天津新推金融創新20個大項47個子項。拓展直接融資渠道,累計註冊各類股權投資基金和創業風險投資企業355家,成為我國股權投資基金相對集中的城市,渤海産業投資基金成立參股優質項目,又設立船舶産業投資基金和飛機租賃基金。天津股權交易所、濱海國際股權交易所、渤海商品交易所揭牌交易,為基金與企業提供投融資資訊服務,搭建與國際接軌的大宗商品交易定價平臺。
天津市政府金融辦副主任杜強説,濱海新區金融領域的不斷探索,不僅為天津經濟轉型提供支援,也將對我國金融體系的完善和發展起到先行先試的作用。
“危”中突圍,經濟結構調整深層次涉及的是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綜合配套改革,結構調整必須與深化改革相契合。2008年3月,國務院批復《天津濱海新區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總體方案》,涉及企業改革、科技體制改革、涉外經濟體制改革、金融改革創新、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等十項重點內容。
建設東疆保稅港區是其中涉外經濟體制改革的重點。2009年12月18日,東疆保稅港區以物流倉儲、金融服務、電子商務、國際貿易等八大項目的簽約迎來開港2週年。2年中,天津東疆保稅港一期4平方公里註冊229家中外企業,建成七大類産品交易市場,與蒙古、義大利合作的物流園積極進展,試行船舶特別登記制度,試水離岸金融業務。
地更綠、水更清、天更藍——
不給城市留敗筆,不給後代留遺憾
1/3廢棄鹽田,1/3鹽鹼荒地,1/3污染水面,土壤鹽化,淡水缺乏,在資源約束條件下建設生態新城,“向惡劣自然條件挑戰!” 中新天津生態城管委會副主任崔廣志説話高亢有力,他的身後是白鴿棲息水面的實景巨幅照片,面前是生態城的規劃沙盤,這是生態城首個建成使用的綠色建築綜合服務中心。
規劃面積約30平方公里的中新天津生態城坐落濱海新區,是中國與新加坡兩國政府間合作的旗艦項目,也是第一個中外合作的生態城項目。自2008年9月奠基以來,已完成起步區25公里道路設施,“主題公園式”的國家動漫産業園以及科技園均已開工,環境治理啟動。生態城的落戶,刷新了天津城市的概念。
國家賦予天津“生態城市”的發展定位。構建生態宜居城市既擔負著重大的使命,也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目標所在。2007年,天津市人大常委會通過了《生態市建設規劃綱要》;2008年,市政府又制定了生態市建設三年行動計劃。
天津的城市面貌正發生巨大變化,連續兩年展開了兩個150天的市容環境綜合整治,以“突出洋氣目標,準確功能定位,體現文脈傳承,注重街景創新,彰顯天津特色”為宗旨,“不給城市留敗筆,不給後代留遺憾”,對每一個項目、每一個部位都精心設計,精雕細琢,2009年整修了201條道路和4127棟樓房,改造提升了八大公園並免費向市民開放,垃圾收集處置網路完善,中心城區整治全覆蓋,中西合璧、簡約整潔、清新亮麗、大氣洋氣的城市風格逐步顯現。
眼下雖是深冬,天津的大地不乏綠色,品種多姿多樣,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38.5%,每人平均公共綠地8平方米;天津的河水變清了,通過大規模的水環境專項治理,河道水質明顯改善,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保持100%,193萬農民飲用水安全得到保障;天津的天空更藍了,以煤煙型污染、建築工地揚塵和汽車尾氣治理為重點,開展了煙煤電廠、非電企業高效脫硫改造,至去年底,中心城區小鍋爐全部並網。
在規劃展覽館,郭女士興奮地在市區規劃模型中尋找現居住的新社區,又找到自己在西站附近拆遷前的出生地。她是地地道道的天津人,記憶中,昔日的西站周邊曾是“老平房、屋子矮、地面潮,衚同如同羊腸道”。而如今,她幾乎每天都在感受變化帶來的驚異。
“危”中運籌,城市建設問計於民。2009年,《天津市空間發展戰略規劃》等一系列重大規劃相繼通過新聞媒體向市民公示,引起國內外的廣泛關注和讚譽。兩次公示期間,到規劃展覽館了解規劃方案的市民超過7萬人,經過整理形成意見5100余條,近千條建議直接採納。新的天津空間發展總體戰略確定為“雙城(中心城區、濱海新區核心區)雙港(天津港北港區、南港區),相向拓展,一軸(京濱綜合發展軸)兩帶(東部濱海發展帶、西部城鎮發展帶),南北生態”,展現了天津廣闊的未來。
在規劃展覽館,迎面有一巨大的世界地圖模型,上面清晰地標注著天津的位置。
在這裡,一位位普通的市民,正以充滿期待的目光,尋找自己新家園的位置。
看轉型中的天津,正以重新崛起的姿態和只爭朝夕的豪情,尋找著在全球城市中的位置。
構築高端産業、自主創新、生態宜居高地。天津,這座國際港口城市的轉身和嬗變,正是今天中國科學發展最生動的實踐和縮影!(人民網記者胡躍平、陳傑、許志峰、李鶴、朱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