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3月10日電(記者全曉書 尕瑪多吉 秦交鋒)曾經在軍中度過17年,今年1月當選西藏自治區主席的白瑪赤林目光如炬、身形挺拔。因為“行伍出身”,外界紛紛猜測,白瑪赤林可能會是一位“硬漢”主席。可他自己卻認為,軍旅生涯恰恰是最充滿情誼的一段經歷。
白瑪赤林1952年10月出生於西藏東北部丁青縣的一戶農奴家庭。1957年白瑪赤林的父親參加西藏青年代表團到內地參觀,由此認識到教育的重要性,回來後就送白瑪赤林去上學。
1969年11月,17歲的白瑪赤林進入青海省新兵團,成為解放軍一名義務兵。“我認識共産黨,就是從認識解放軍開始的。”在北京出席全國兩會的白瑪赤林在接受新華社專訪時説。
在青海半年之後,白瑪赤林又回到西藏,先在日喀則服役,後又到拉薩的部隊工作。
回憶起在新兵連的那段歲月,白瑪赤林感慨良多,連連嘆道——“説來你也不相信”。原來,連裏除了他,其他全是漢族人。不論是訓練,還是生活,他都得到漢族戰友無微不至的照顧,讓他感動至今。
“我從小漢話就説得不好,戰友們既幫我學習漢語,又教我文化,把我當成親兄弟一樣對待。”白瑪赤林説。
最讓白瑪赤林難忘的,是一次非常艱苦的拉練訓練。西藏的12月冰天雪地、異常寒冷,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當時還是一個瘦弱少年的白瑪赤林和戰友們奉命從海拔4300米的帕裏步行到江孜。
“我們整整走了7天,這期間,我真正感受到了兄弟般的戰友情誼,”白瑪赤林説,“因為年齡小,大家都照顧我。槍必須自己背著,那是戰士的第二生命,其他行李我就一點也背不動了,班長、戰友就輪流幫我背。”
“按道理講,我是土生土長的藏族,應該更適應那裏的環境,而他們都有高原反應,但一路都是他們在幫助我、鼓勵我,這真正是在艱苦環境中建立起來的民族情誼,來之不易,我一直都非常珍惜。”
白瑪赤林回憶道,剛入伍的那幾年,生活水準還比較低,部隊的伙食也不是很好,大家都缺“油水”。“但開飯時,戰友們一定會讓我這個少數民族兄弟排在前面盛最好的飯菜。”
而讓白瑪赤林最感到開心的,就是在訓練、學習和工作之餘,和戰友們一起打籃球。“部隊裏,官兵的關係都非常融洽。”
後來,白瑪赤林無論是當了幹部,還是離開了部隊,那些曾經一起並肩工作戰鬥過的戰友一直是他心目中最親的人。“現在,我當年的一些戰友還在農村,他們要是到拉薩來,我一定會抽空接待他們。”
對於外界關於他“作風強硬”的推測,白瑪赤林一笑置之。“17年的軍旅生涯不僅磨煉了我的意志,堅定了我的信念,而且還增進了民族的情誼,”他説,“誰説部隊只鍛造了軍人強硬的一面,我也體會到了人與人之間最深厚的情感。”
白瑪赤林要把自己獲得的這些情誼再奉獻給家鄉父老。“我有幸在這個崗位上,能有這個機會,為西藏人民、父老鄉親服務,是我最大的榮幸。我也一定會盡職盡責。”
白瑪赤林坦言,自己現在最大的任務就是發展經濟,按照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的精神,以改善民生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帶領西藏各族人民,實現西藏的跨越式發展。
“中央對西藏很關心,全國人民也用血汗錢來支援西藏建設。我也要和我的同事一道,帶領西藏人民,用艱苦奮鬥和創業精神,把西藏建設得更好,讓人民得到滿意的答覆。”白瑪赤林説。
在談到與達賴集團的鬥爭時,白瑪赤林一改平緩的語速,擲地有聲地説道:“我們同以達賴為首的境內外分裂勢力的鬥爭具有長期性、複雜性。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是旗幟鮮明的,不能含含糊糊。我們要維護祖國統一、社會穩定和民族團結,中華民族的核心利益不容侵犯。”
“現在,西藏的發展已經打下了這麼好的基礎,來之不易。我們應該百倍珍惜現在的發展環境,也要百倍珍惜將來的發展成果,讓發展成果由人民共用。”白瑪赤林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