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越來越脆弱? 委員提案聚焦青少年人格危機

時間:2010-03-05 09:57   來源:中國青年報

  焦慮敵對心理上升 自尊水準大幅下降

  過去十多年,中國青少年越來越脆弱

  ——政協委員提案聚焦青少年人格危機

  提起青少年精神層面的培養教育問題,兩位政協委員不約而同地拿出了兩份相似的提案,都對我國當前青少年的精神面貌狀況表示擔憂。

  青少年人格素養教育缺失

  上海一位部級幹部的孫子,不喜歡讀書,父母親批評他不讀書將來只能做農民,結果他説讀書幹什麼,大哥哥、大姐姐大學畢業都找不到工作。

  在調研中,上海這名9歲兒童與父母的對話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扶貧開發協會執行副會長林嘉騋頗為震驚。這個孩子還告訴他:“將來爺爺奶奶去世了,一套房子給我,外公外婆去世又留給我一套房子,爸爸媽媽再留一套房子給我,我會有3套房子,今後出租的話,我躺在那裏都可以生活。”

  林嘉騋説,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民生活水準大幅提高,但對青少年精神面貌、人格品質的培養教育卻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統計顯示,我國18歲以下人口約有3.67億,其中0~25歲的獨生子女有1.26億人。在過去的一二十年中,大部分青少年享受著經濟飛速發展帶來的富足的物質生活,而他們的心理健康水準卻在下降。

  全國政協常委、副秘書長潘貴玉拿出了一系列的調查數據。

  在17歲以下的兒童、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萬人受到各種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的困擾。從1992年到2005年,青少年的焦慮得分增加了約8%,抑鬱得分增加了約7%,敵對心理得分增加了近8%,而積極的心理特徵如自尊水準,從1997年到2007年卻下降了11%。

  我國19歲以下青少年平均5%~10%的男孩、3%~8%的女孩有過性經歷。1998年以來,在北京婦産醫院接受中期引産的女性一半未婚,其中20歲以下的女孩佔14%。近年來,人民法院審理的刑事案件中,青少年犯罪超過了30%,性犯罪案件佔18%~25%,並呈上升趨勢。

  “我真不知道該用什麼樣的詞來表達對青少年人格層面的擔憂。”潘貴玉説,我們對青少年的培養究竟是在做加法還是在做減法?

  近期,美國一項針對23個國家的調查稱,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拜金國家。這項涉及2.4萬人的調查顯示,中國有近半數的35歲以下受訪者都認為“金錢代表成功”。

  在此之前,青少年自殺事件和網路、手機涉黃事件等頻繁見諸媒體,都讓潘貴玉憂心不已。

  “現在有關青少年的新名詞太多了。”潘貴玉説,有些青少年寧願做“啃老族”也不願自食其力,甚至談戀愛都要父母代勞;有些女青年寧肯當“二奶”,也不嫁窮人;“富二代”覺得自己就是貴族,可他們就是缺少精神;還有“農二代”,他們的農民工父母的敢於拼搏、奮鬥的精神在他們身上也越來越少。

編輯:楊雲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