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厲以寧:中國經濟有望在全球率先復蘇

  時間:2009-03-03 16:21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3月3日電(記者周英峰)2009年,中國經濟走勢會如何,危機中蘊藏著哪些機遇,就業難題該如何破解,改革的突破口又在哪?新華社記者專訪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經濟學家厲以寧,請他一一解答。

  經濟有望實現8%的增長

  “國家大量投資下去以後,經濟會起來的,增速不一定有多高,但不會還是6%左右的水準。今年,經濟增長可能會到8%或者更高一點。”厲以寧説。

  厲以寧認為,經濟能否實現8%的增長,需要兩個先決條件:一是內需啟動起來,投資、消費都上來的話,“保八”是完全有可能的。二是世界經濟形勢的發展,這不取決於我們自己。當前,世界經濟形勢存在變數,對出口不要寄予太大希望。

  儘管世界經濟形勢的變數很多,但厲以寧認為中國經濟有望在全球率先復蘇。“因為我們的問題不像外國那麼複雜,中國現在把主要精力放在擴大內需上,這實際上會培育以後的增長力。”厲以寧説。

  進入2009年,全球經濟仍在快速下滑,對中國經濟帶來明顯衝擊。危機面前,更需要堅定信心,把握危中之機。

  厲以寧指出,儘管經濟形勢不樂觀,但普通公眾相信政府會把經濟搞好,這一點是沒有疑問的。同時,4萬億的投資正在加緊落實,國家也正在幫助農民工、大學生解決就業,對政策措施的有效性,老百姓也是有信心的。

  “從中國整個經濟形勢來看,大盤子也沒有太大問題。危機不是從我們這發生的,當前出口下降了,有些外向型企業停業了,但經濟的基本面並沒有變。”

  厲以寧認為,國際金融危機給中國帶來兩大挑戰:一是經濟增長下滑,二是失業人口增加。同時,兩大挑戰也伴生著兩大機遇:一是推進産業升級、經濟轉型的機遇,二是提高勞動者素質的機遇。

  “穩住經濟增長,同時加快推進自主創新、産業升級和經濟轉型,不僅經濟增速可以重新起來,經濟品質也會比過去好。另一方面,抓緊時間提高勞動力的素質,充實各方面人才,有助於企業迎接未來更大的衝擊。”厲以寧説。

  具體來講,厲以寧認為,購買海外資産、資源要抓準、看準,不能盲目“抄底”,否則不一定是機遇,反而可能是大包袱。同時,把銀行的品質搞好,支援優質企業做大做強。

  解決就業應是當務之急

  受經濟增長放緩等因素影響,2009年中國的就業形勢非常嚴峻。當前,“保增長”和“保就業”成為全社會的共識。

  對此,厲以寧從經濟週期的角度進行了分析。他指出,按照經濟學的規律,經濟增長週期往往在前,而就業增長週期滯後一點。當前,經濟增長有了好的跡象,但就業的谷底還沒有到來。

  “兩個曲線不一樣,而且就業週期不如經濟週期回升快,因為每經過一輪危機,往往伴隨著技術的改進、裝備的更新,勞動生産率在提高,用不了過去那麼多人了。現在重要的問題,是把就業放在當務之急。”厲以寧特別提醒説。

  2008年,中國確定的年度新增就業目標為1000萬,實際完成1113萬。而今年,國家把這個目標調整到了900萬。“完成這個目標不容易,但國家正在積極想辦法。”厲以寧説。

  如何破解就業這個難題,厲以寧給出了自己的觀點。他指出,從長遠發展看,中國需要走資本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的道路,但“勞動密集型企業效率不高、不應受到重視”的觀點是錯誤的。當前,需要特別幫助勞動密集型的企業,使他們吸納更多的就業。

  同時,厲以寧建議,可以考慮給那些從沿海返回內地的農民工提供創業的機會,比如為他們發放小額貸款,鼓勵他們根據自身所長創辦一些小企業、小作坊。這可能比通過加快基礎設施建設來吸納就業更有效。

  城鄉一體化的改革最迫切

  “最重要的改革是城鄉二元體制改革,城鄉一定要一體化,這不能再拖了。”談起改革這個話題,厲以寧的觀點很鮮明。

  厲以寧以“農民工大量外出就業”這個中國非常突出的問題來解釋他的觀點。他指出,長期存在的二元體制,造成城鄉之間工資待遇差別明顯,這使得農村成為一個龐大的蓄水池,勞動力不斷轉移出來。這樣,不僅需要解決勞動力增量的問題,還有大量的勞動力存量在那裏,經濟必須保持較高的增速,就業問題才能緩解下來。

  “城鄉二元體制改革,就是走城鄉一體化,是經濟社會的一體化,差距應該縮小,待遇應該一樣。醫療、教育、養老等社會保障體制改革,也必須統籌城鄉,這樣的話農民就進出有序了。”厲以寧説。

  厲以寧指出,土地是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也是他們社會保障的依託。農村體制改革不能停,但土地流轉應該有規劃、有秩序。土地流轉所得的錢,應該提一部分用做農民的社會保障,這一點很重要。

  除了城鄉二元體制改革,厲以寧認為改革的另一重要突破口是民營企業。當前民營企業仍在遭受不公平的待遇,包括市場準入等許多方面,這是體制上的問題,也是改革的關鍵所在。

 
編輯:高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