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3月10日電題:醫藥行業低水準競爭害苦百姓
新華社記者仇逸、楊金志
“我國醫藥、醫療器械企業的低水準惡性競爭害苦了廣大患者。”全國政協委員、著名心血管病專家葛均波激動地説。
葛均波委員所説的醫藥、醫療器械企業低水準競爭,與近年來群眾反映強烈的看病貴和偽劣藥品坑害百姓現象密切相關。目前全國醫藥工業企業有近7000家,其中小企業佔八成以上;醫療器械企業有1.2萬多家,年銷售額超過10億元的只有兩家。這種局面下,國家很難實現有效監管,企業的創新研發能力也非常薄弱,多數企業生産的是仿製藥、低端産品,有的甚至昧著良心生産劣質藥、假藥。
惡性競爭還表現在企業想方設法抬高藥價上,藥品換一個包裝甚至換一個名字就漲一次價,價廉物美的藥品已基本銷聲匿跡。企業之間不比研發、比藥品品質,而是比銷售量、銷售額,導致回扣行為屢禁不絕,敗壞了醫療機構風氣,大量“灰色成本”被轉嫁到患者頭上。
國內企業低水準競爭,給了外國企業“跑馬圈地”的機會。在醫療器械領域,國外跨國公司的産品已佔領了我國近70%的市場份額,中高檔醫療儀器設備進口比例高達90%以上。
醫藥産品品質直接關係到百姓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政府應當持之以恒地加強從原料到流通的監管,嚴厲打擊以假冒偽劣醫藥産品謀財害命的違法犯罪行為。但是,監管職能不能僅體現在打擊上,更應當通過産業規劃,嚴格控制和規範醫藥行業發展,從源頭解決問題。
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促使我國加快産業升級步伐,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醫藥産業不能例外,而且應該爭先恐後。兩會期間,政府有關部門負責人已表示,新的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方案實施後,藥價將有較大幅度下降,群眾滿懷期待。同時,國家有必要制定合理的産業政策,鼓勵企業開展科技創新,引導優質資源重組,促使醫藥和醫療器械企業在生産、流通、研發等各領域升級換代,實現良性競爭,形成能與國外競爭的“拳頭”企業和産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