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全國政協十一屆二次會議開幕,5日,十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也將開幕。廣大民眾非常關心委員的提案和代表的議案涉及哪些內容,希望兩會能對幾大民生話題給予關注和解答。
就業:危機之下共同努力
“我的要求並不高,但現實很無奈。僧多粥少,很多待遇極低的工作崗位競爭都很激烈。”趙藝是山東大學經濟學院一名即將畢業的大學生。他希望兩會多關注中小企業發展,為它們創造更為寬鬆的環境,“因為它們是吸納就業的主力軍。”趙藝還希望,在增加招聘會場次的同時,國家可以加大對到基層和落後地區就業的大學生提供經濟補貼。
針對就業困境,中央和地方出臺了一系列措施,包括開展技能培訓、鼓勵自主創業、倡導基層就業等等,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就業壓力。對尚在河南老家待業的民工小陳來説,“農村是有前途的地方,有國家政策,加上自身努力,相信可以找到新出路。”
食品:強化監管明確問責
家住北京市西直門北大街的一位大媽説:“現在買牛奶有三聚氰胺,買豬肉有瘦肉精,買菜有農藥殘留,幾乎讓人沒法吃了,出了問題,罰個一兩萬對企業來説不算回事。”她認為要解決食品安全問題,要加大監管、懲罰力度。
對於剛出臺的《食品安全法》,家住北京市明光橋附近的一位大爺説:“《食品安全法》讓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有法可依。法律有了總比沒有好,但關鍵看執法嚴不嚴。”有網友認為,根本解決食品安全問題,需要建立長效機制,切實落實《食品安全法》規定的召回制度和問責制。
教育:資源應向農村傾斜
“農村留守兒童應該得到足夠關注。”河南省柘城縣東關小學陳老師介紹,該縣是民工大縣,父母雙雙外出務工使不少農村兒童成為形式上的“孤兒”。和普通兒童相比,他們不愛説話,學習成績相對較差,父母的務工收入讓他們享受到了“縣城孩子的教育”,他們卻“快樂感不強”,“甚至有孩子早戀、逃學,不好管理”。
“還希望兩會關注一下農村師資。”陳老師説,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農村家長把孩子送往縣城讀書,原因是“不少農村學校師資較差,缺少英語老師”。城鄉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已是不容忽視的現實。
住房:建百姓住得起的房子
北京及各地的房價在過去的半年裏有所下降,但房價過高仍是現實。在北京西直門街頭的隨機採訪中,一位大媽説:“現在不要説外地人來到北京買不起房子,就連本地人都買不起房。現在租房子每月2000多元,租都租不起。”她指著身後的高樓説:“瞧,這些房子每平方米兩萬多元,誰買得起?”
“希望政府建老百姓住得起的房子”,是不少民眾的心聲。一位在北京國貿工作的“白領”説,政府雖然出臺了經濟適用房、廉租房等好政策,但這遠遠不夠,真正能讓普通百姓買得起房還需繼續努力。
醫療:寄望醫改釋民負
在北京市一個工地上搬運鋼筋的24歲民工小馬,來自河南焦作,他説:“在老家可以享受醫療保險,費用至少報銷20%。到北京後,看病買藥全是自己掏錢,很貴。要是離家打工後也能繼續享受老家的醫療優惠該多好。”對於兩會,他希望國家可以出臺對於民工在社保和醫療方面的一些好政策。
北京另外一處工地上的河北籍民工小李最擔心的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今年來北京前,他們村的“醫療保險還都沒建立起來”。他希望國家各項醫療保障、優惠政策能真正貫徹落實到各村各戶,這是他“最大的期待”。
即將推出的醫改新方案重申政府職責,明確政府在提供公共醫療服務中應發揮主導作用,讓人充滿期待。“國家計劃投入8500億元進行醫改,或許可以緩解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一位網友説。(陳振凱 陳雷 姚瑤 蔣波)
2009年全國“兩會”特別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