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網北京5月31日電(胥金章 黃顯斌)“我們一直生活在別人的歧視中。其實,我們也是無辜者和受害者。不知道這種被社會‘隔離’的生活狀態還要持續多長時間。”記者近日隨解放軍302醫院醫務人員對非典痊癒者進行跟蹤隨訪時,一些出院近兩個月的非典痊癒者,對自己至今仍過著被社會“隔離”的生活而抱怨不已。
他們對記者説:我們不幸得了非典,治愈出院本來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可我們怎麼也高興不起來。現在已經出院50多天了,還受到周圍人的歧視,甚至連自己的家人也被所在單位拒之門外。社會還沒有真正“接納”我們,我們渴望早日過上正常人的生活!
據了解,全國類似這樣的情況並非個別。非典痊癒者出院後到底有無傳染性?他們如何依法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記者就此採訪了醫學及法學方面的專家。
解放軍302醫院著名傳染病專家、被解放軍四總部通報表彰為“全軍抗擊非典工作先進個人”的姜素椿教授指出,沒有證據表明,非典患者康復出院後可再傳染給他人。根據目前的流行病學調查結果,痊癒的病人一般沒有傳染性,也沒有發生重復感染非典的。因為,第一,出院有明確規定的標準,病好了,隔離期過了,才允許出院。第二,非典是一種自限性傳染病,也就是説患病後主要靠人體自身産生抗體,消滅病毒。痊癒出院後一般不會再有傳染性。第三,從非典四個月的流行病學觀察,痊癒者回到家裏沒有發現再發病例。第四,衛生部對痊癒者沒有要求再隔離檢疫。有鋻於此,我們完全沒有必要談“非”色變,甚至歧視非典痊癒者。相反,痊癒者有了抵抗非典病毒的抗體,還可以為一些重症非典病人提供有治療作用的恢復期血清。
姜素椿説,一些非典痊癒者從媒體上看到他在搶救病人時不幸被感染,經注射非典痊癒者恢復期血清康復的消息,來信或給醫院領導打電話,要求捐獻自己的血清,用於治療非典患者。
全軍防治非典專家組成員、302醫院專家組組長陳菊梅教授指出,非典病原是一種新的冠狀病毒,雖然人們對它的認識有待進一步深入,但醫院對非典患者的出院標準是嚴格的、科學的。痊癒者出院後,繼續休養兩周左右,讓機體免疫力得以恢復,就完全可以參加社會活動、勝任日常工作了。人們不應疏遠他們,更不能歧視他們。人們的理解、關懷和信任,有助於他們虛弱的身體儘快硬朗起來。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孫東東指出,既然醫院允許非典痊癒者出院,就證明他們不再具有傳染性,不再對他人的生命健康構成威脅。因此,社會要尊重非典痊癒者的人格,維護他們正常生活的權利。
孫東東分析説,一些人歧視和排斥非典痊癒者的原因有兩點:第一,源於對傳染病的恐懼和不了解,對非典醫學常識的匱乏。第二,一些人法制意識當中的維權意識在一天天增強,但是盡社會義務、承擔社會責任的意識卻相對淡薄。在我國,公民享有平等生活的權利。維護他人正常生活的權利,是每個公民的義務。任何人不能只顧維護自己的權利,而不履行應盡的社會義務。依照《傳染病防治法》,經醫院確認痊癒,被批准出院的患過非典的人,和其他人一樣,享有過正常社會生活的權利,任何人都沒有權利、也不得以任何藉口、任何理由,妨礙他們的正常生活。
專家們指出,染上非典,是不幸的,但比這更不幸的是因染病而受到誤解和歧視。因此,他們呼籲,全社會要加大非典防治科普的力度,使人人都懂得非典的防治知識。同時,也要加大普法的力度,依法保護非典痊癒者的合法權益。社會各界都應當給予非典痊癒者更多的關愛、理解、幫助和方便,儘快彌補他們在不幸染病期間所遭受的損失,主動與他們交流,滿腔熱情地幫助他們解決學習、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難,減輕他們的心理負擔,使他們生活得更加自信,更加有尊嚴。總之,不管是從醫學上、法律上,還是從道義上來説,非典痊癒者不應受到不公正待遇,更不應當受到歧視。(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