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5月14日消息 網上拍賣,這個滬上拍賣行業的新動作此次將借助車牌投標的機會,在上海一試身手。據上海有關部門透露,鋻於最近正處於非常時期,定於5月24日舉行的上海私營企業、私人生活用車上牌額度拍賣將不再在安亭設立投標拍賣現場,而是讓市民採用電話、網上投標的方式參與投標拍賣。這是一次在上海乃至在大陸都屬首創的“車牌網拍”。
據新華網報道,剛露臉的“車牌網拍”,提示我們關注線上拍賣中蘊含的巨大商機。上海拍賣行業協會的一位負責人透露,目前滬上拍賣業務均採取在拍賣會上現場擊槌的拍賣方式,其實這種方式已經相當傳統。在拍賣業成熟的西方國家,拍賣企業廣泛開展電子商務,網上拍賣十分普及。以全球最大的網上專業拍賣站點e Bay 為例,註冊用戶超過700萬人,每天的交易達40萬筆,一個季度的利潤就達2500 多萬美元。
但是線上拍賣這塊“肥肉”也並不是那麼好啃的。滬上一家曾經嘗試與網站合作的拍賣行表示,線上拍賣固然便利,但實際操作中遇到很多現實問題,比如對於網上拍品的真實品質市民普遍存在懷疑態度,因而“網拍”很少被人關注和信任,大家仍習慣現場拍賣,因為這樣可以真真切切地看到拍品,讓人心裏踏實。此外,較高的費用投入也使“網拍”成本大幅上升。
那麼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車牌網拍”情況如何呢?據上海“國拍”副總范幹平介紹,這次網上拍賣憑藉的是一套自行開發的“私車上牌額度網上投標拍賣系統”,從3月份開始已經嘗試投入使用,目前市民已在一定程度上表示接受,如4月份就有5166 人參加電話、網上拍賣。但范幹平強調,車牌的特殊性在於它是一項“不會産生歧義”的拍品,市民無須擔心拍品品質。可以推想,與之類似的無形資産的“網拍”也容易成功,但藝術品的“網拍”就可能失敗。從這個層面來説,“網拍”在申城要真正實現還具有一定局限性。
上海拍賣行業協會提供的資料顯示,目前上海66家拍賣行只有少數幾家建立了自己的網站。而據記者調查,不少拍賣網站資訊滯後,瀏覽者在某藝術品網站看到的數據甚至是去年的。業內人士指出,在未來若干年滬上拍賣業依然會以現場擊槌的方式為主。此外,實現線上拍賣所需的成熟完善的信用制度、法律制度等一系列體制也有待完善。(編輯 小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