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3月14日電(記者 顧立林)溫家寶總理日前在參加河南代表團審議時指出,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關係國計民生和社會穩定。中國經濟要出問題,很可能從農業特別是糧食生産開始。對此,決不可掉以輕心。溫總理的這番話再次提醒人們:要高度重視農業生産尤其是糧食生産,絕不能因連年豐收而産生鬆懈情緒。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出臺了一系列惠農、支農政策,財政支農資金連創新高,極大地調動了廣大農民的種糧積極性。在自然災害較重的情況下,2006年我國糧食産量達到9949億斤,實現了連續三年增産。越是情況好的時候,越是要頭腦冷靜。應該看到,目前我國農業的基礎條件還不穩固,農業綜合生産能力還不強。我們剛做到不依靠庫存來解決當年的糧食供給問題,絕對不能因連年豐收而産生鬆懈情緒。
中國有13億人口,無論什麼時候,首先要解決的都是吃飯問題,而解決吃飯問題必須靠我們自己。目前世界糧食市場每年只提供糧食2億噸,而中國自身的需求就接近5億噸。也就是説,把世界糧食市場的糧食都賣給中國,也解決不了中國人一半的需求。因此,在糧食生産上絕不能掉以輕心。
穩定糧食生産,要保護好基本農田,讓農民有田可種。目前,我國城鎮化、工業化進程不斷加快,建設和農業用地矛盾比較突出,必須採取最嚴格的措施,守住全國耕地不少於18億畝這條紅線,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的穩定。
要把各項支農惠農政策落到實處。目前國家對種糧農民給予了直接補貼、良種補貼等多項補貼,每年的財政支農資金都以四五百億的數額增長。要將國家的各項支農惠農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實到農民頭上,使他們的種糧積極性持續高漲。
要切實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加快農村和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改善完備溝渠、道路、水電等生産設施;加強農業科研和技術推廣,向科技要單産,向品種要效益;不斷增強農業防災減災能力。
農業穩,天下安。只有毫不動搖地抓緊抓好糧食生産,農業才能夠實現更好更快發展,糧食安全才有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