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
 
 
  來源:      日期:2007-02-26 15:17

 

  兩會調查醫改最受關注 政府主導、醫德成熱詞

    新華網北京2月26日電(記者王永霞 朱繼東)您對下一步醫改怎麼看?您想為今年兩會提出哪些建議?新華網特別策劃推出的2007年全國“兩會”專題調查中,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問題最受關注。截至目前的調查統計顯示,84%的網民認為藥價水準仍然偏高,超過93%網民對目前醫改成效不甚滿意,他們期望政府主導新一輪醫改,切實改變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現狀,讓有些緊張的醫患關係變得和諧。 

何時不再“看病難、看病貴”深受全國人民關注。

  政府力破看病難題  網民高度關注醫改

     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是近年來最受關注的民生熱點,中央在“十一五”規劃中明確提出“要認真研究並逐步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衛生部部長高強去年年底表示,要從維護人民利益出發,著眼于實現人人享有基本衛生保健服務,著力於縮小醫療衛生服務差距,著力於建設群眾及時就醫、安全用藥、合理負擔的醫療服務體系,探索中國特色的衛生發展道路。

     對這一承諾,社會各界高度期待。在新華網調查中,加快醫療體制改革,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位居榜首,76%的網民把它列為“最為關注的熱點問題”。

     醫改對百姓生活的影響到底有多大?66%的網民認為影響很大,只有大約10%的網民認為影響很小或沒有影響。網民反映我國醫療衛生體制存在的突出問題,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藥品價格虛高、醫療保障體系不健全”;二是“醫療服務費用太高、政府財政投入不足、公益醫療機構缺乏、醫療資源配置不合理”;三是“醫護人員服務意識差、醫療求助體系不完善”。

     一些網友針對目前我國醫改中的“盲點”也提出自己的見解。網友“米米媽”留言:“城市裏白領階層大多處於亞健康狀態,他們雖然目前沒有出現病症,但普遍需要預防,期望能將醫保卡上的錢用於保健。”網友“長不大的女孩”則“希望對不孕不育人群特別關注,並對他們實行醫療補償保障機制!”

     2月25日,國家發改委公佈《醫藥價格工作守則(暫行)》並明確提出,制定醫藥價格必須經過成本價格調查、專家評審或論證、聽取各方面意見、集體討論、集體審議等程式。此消息一經發佈,網上好評如潮。

  醫患關係緊張不容漠視  網民建言加強醫德建設

     從藥價居高難下,到開大藥方、收紅包等不良行為,從見死不救的冷漠到轉賣病人的利欲熏心,個別醫療機構和醫護人員的不良行為降低了醫療衛生行業的整體形象。醫德問題成為這個時代的醒目“傷疤”,受到許多網民的強烈詬病。同時從去年開始,“醫鬧”開始成為媒體新的熱門詞彙。

     醫療服務費用太高、醫護人員服務意識差、醫療求助體系不完善等問題也成為網民關注的焦點。針對目前存在的突出問題,網民建議新一輪醫改首先應杜絕的是個別醫生為了追求回扣開“大處方”的現象,其次應該禁止多數醫院拒絕引進價格較低的藥品,醫生昧良心收受“紅包”的現象……

     新華網友“黃河兒女”、“喝多了也不糊塗”等在帖文中“呼籲高尚醫德,呼籲良好醫風,呼籲醫療部門真正懷一顆天使之心……人民醫療為人民,讓我們大家齊心協力構建和諧醫患關係!”

     對於醫療執業環境存在的突出問題,高強曾多次強調,醫務人員在構建和諧醫患關係中承擔著重要職責,要多為病人著想,提供良好的服務,保證醫療品質,減少醫療事故,加強醫患溝通。“醫務工作者特別要加強自身修養,增強使命感和榮譽感,把自身價值和個人利益寓于維護廣大人民的利益之中。”這也是網民的深切期盼。

  確保新一輪醫改順利實施  網民期盼政府主導

  新一輪的醫改,政府絕不能缺位。

     對於新一輪的醫改,74%的網民認為應該“以政府主導,加強醫療藥品計劃價格控制,達到醫療公益效果”。網友“2008笑傲江湖”建議:“沒有政府主導的醫改註定難以成功。醫生工資待遇應像教師一樣由國家財政統一發放,實行醫院經濟效益同醫生工資分離。”

     衛生事業儘快回歸“公益”軌道,是社會各界的普遍呼聲。高強日前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發展衛生事業的目的是為群眾健康服務,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用,衛生工作的首要職能是公共服務,為廣大人民群眾謀利益,不能把單位和個人的經濟利益看得過重。

     關於如何保證醫改順利推進,27%的網民認為第一要務是“加強監管,有法必依,違法必究”。網民的大量建議還集中在“大力發展社區衛生服務” “加快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改革”以及“在醫改中抓大、放小、保慢”。網民特別提到,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應該實行重大傳染病的免費救治。另有部分網民提出,醫改成功的一個重要保證是“確保醫務人員的工資待遇”。

     一些地方人大代表也參與了新華網調查,並提出自己的建議。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大代表楊洪江認為,破解當前百姓“看病難、看病貴”難題,關鍵在於政府要改革、建立醫療資源分級處理機制。政府首先要轉變服務公共意識,履行公共服務職能;二是建立科學合理的農村衛生院所和城區衛生基層服務體系,讓農村居民和城市貧困市民能夠及時早發現、早預防、早治療;三是政府提供公共衛生基金保障,讓老百姓看得起病。

     溫家寶總理連續兩年在會見中外記者時都提到,他看到了新華網網民提出的意見建議,這在社會各界引起了熱烈反響,網民們也深受感動和鼓舞。新華網今年推出的全國“兩會”大型專題調查再度成為網民關注的焦點,表明新聞網站在政府和民眾之間已經搭建起一條通暢的橋梁,網上民意正在更多、更快捷地被政府部門知曉,並受到重視。

  兩會代表建議推廣醫療責任險減少醫鬧

  “醫鬧”是去年頗為“熱門”的詞彙,其背後卻隱藏著無數醫務工作者和患者家屬的無奈。在剛剛結束的廣東省、廣州市兩會期間,不少代表、委員都就此展開討論,建議採取措施緩解醫患矛盾。全國政協委員、農工廣東省委會副主委、廣東省衛生廳原副廳長王智瓊準備在全國兩會上,提交有關修改執業醫師法,建立和諧醫患關係的提案。

  王智瓊告訴記者,《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實施將近8年了,是時候對其進行一些修改補充,包括醫師維權、改善醫療環境等等方面,她建議,把醫療責任險也寫入執業醫師法,由政府進行推動。王智瓊説,醫生是一個高風險的行業,漫長的職業生涯中難保不會出現意外的醫療事故,一旦發生,不但要承擔經濟損失,還要面對“醫鬧”等威脅醫生人身安全的行為。現在很多高風險行業都能買保險,而不少發達國家的執業醫師都必須買醫療責任險,但目前我國實施醫療責任險的城市卻寥寥無幾,只有北京、上海等開展了試點,深圳將於今年實施,廣州則還在研究階段。

  “醫療責任險可以保護醫生和患者雙方,緩解醫患矛盾,但由於種種原因,現在在推廣上還存在困難。”王智瓊表示,目前難開展的原因之一,是一些保險公司認為風險太大,不願承包;另外,則是自負盈虧的醫院不願花錢投保。因此,需要引起政府部門和社會各方的重視,推動其發展。

  王智瓊説,自己一直都在收集有關醫療責任險的相關資料,並對此進行調研,去年廣東省醫師協會舉辦過相關座談會,醫生們都認為購買醫療責任險是緩解醫患矛盾的好方法,而在春節期間的一些迎春茶話會上,這個話題也是熱點之一。不少醫生都説,“醫鬧”不能全怪病人,畢竟人家來醫院是為了看病,不會無緣無故吵鬧,但醫生很多時候也很無奈。如果醫療事故帶來的經濟壓力能由通過買保險的方式進行化解,醫院不會逃避,患者又能拿到補償,那醫患矛盾就不會激化到“醫鬧”的程度。

  來源:資訊時報 2007年02月26日

  河北村醫對話溫家寶16分鐘 為兩會獻計獻策

  憑藉高超的醫術、高尚的醫德,劉書君被鄉親們稱抗擊病魔的主心骨。  
  
  中新浙江網2月12日電 44歲的劉書君是邢臺縣漿水鎮水門村的一名鄉村醫生。他從19歲起子承父業,走上行醫道路,20多年來,他以高超的醫術和高尚的醫德深得當地群眾信任。2月6日,他幸運地代表全國86萬鄉村醫生,在北京中南海受到溫家寶總理會見,為溫總理介紹了家鄉農村的醫療衛生情況,併為總理今年“兩會”要做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建議。

  現場回放

  與總理對話16分鐘

  剛從北京回來的劉書君告訴記者,在座談會上除了見到溫家寶總理外,還見到了吳儀等諸多只有在電視上才可以見到的中央領導,“心裏格外激動”。特別是在與溫總理對話時一開始的那段,他印象很深,按基層代表們的發言順序,劉書君是第7個發言。

  “在前6位發言時,溫總理主動叫到他們的名字。”劉書君説,“輪到我時,我自報家門:總理好,我是邢臺縣的一個鄉村醫生。我的主動引起溫總理的格外注意,‘你是一個鄉村醫生,也就是赤腳醫生啊。’我應道,‘是,也就是赤腳醫生。’總理又問我,‘你是跟誰學的?’我説,‘我是跟老父親學的中醫。’”簡短對話之後,溫總理的平和讓劉書君緊張的情緒一下子舒緩下來。

  劉書君説,他在與溫總理對話時發現,溫總理比日常通過新聞報道了解到的還要平易近人,“當我告訴他開‘十六大’用的就是漿水的蘋果時,他也會表現出驚訝,當我代表當地領導及鄉親們和全國86萬鄉村醫生給總理拜年時,他同樣也要給我們拜個早年。”

  溫總理及其他領導給劉書君的印象,除了平和,就是認真。

  他向記者回憶説:“領導都特別專心,時不時地記錄著,有時還會打斷問你問題。比如,當我提到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問題時,吳儀副總理問道:‘你村的參合率是多少?’當我希望政府能對鄉村醫生給予一定補助時,吳儀副總理問我,‘衛生所有沒有收入?’當我回答説‘有,是藥品上的一點利潤。’吳儀副總理又問,‘你們在藥品上加多少?’等我再回答道‘10%稍多一點’時,吳儀副總理點點頭説,‘國家規定的是15%。’”

  劉書君説,此次進京,溫總理那特有的微笑給他留下深深的印象,“我大致記得,在我彙報的過程中,溫總理總共笑了6次,其中包括拜年、向鄉親們問好等。同樣,溫總理每一句話無不透露著一個大國總理憂國憂民的情懷,像‘我就是想知道最基層老百姓的事’、‘你回去轉告你那裏的老百姓,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我們會永遠辦下去’、‘在城市住院,老百姓肯定是治不起的,我很理解老百姓的困難。’等,讓我非常感動。”更讓劉書君高興的是,座談結束後,溫總理説:“平時我們開會是不照相的,今天跟大家合個影,照個相,謝謝你們。”這讓所有參加座談的代表們非常激動。

  不期而至的電話

  2月10日上午11時,在邢臺縣漿水鎮水門村的衛生所內,剛剛從北京回到家鄉的劉書君提起與溫總理一起探討農村醫療的事,言語措辭就會失去平常的連貫,“想起來就興奮不已”。其實直到1月30日,劉書君依然不太相信自己能見到總理,“領導每次給我打電話,都用‘有可能’。”

  1月27日,劉書君突然接到邢臺市衛生局基礎服務科負責人打來的電話,對方説“一會兒衛生部有人要與你通電話”。“兩分鐘後,北京打來電話,但那些話題跟我的工作領域關聯不太大,聊完後,對方説有事再聯繫。”一頭霧水的劉書君也沒有太拿這當回事,繼續像往常一樣為山區的百姓看病出診。

  兩天之後,邢臺縣衛生局打來電話稱,衛生部農衛司要來邢臺,有可能要到漿水鎮水門村走走。“其實那會兒領導已經到邢臺了,他們在民間已對我的事進行了走訪。”劉書君事後説。

  代表86萬村醫進京

  1月30日,邢臺市衛生局告訴劉書君,他將有機會去北京向總理彙報情況,“當時只是説,彙報的工作就是鄉村醫生的體會以及對新農村合作醫療的一些意見,其他沒有。”這時,劉書君才知道領導們為什麼接連給他打電話。

  2月3日,劉書君啟程抵京。2月4日,劉書君又興奮地獲悉,自己將非常榮幸地與溫總理面對面,並對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建議。

  2月6日下午2時50分,劉書君與其他11名基層代表一起走進中南海會場,10分鐘後,他們將代表各自的領域一起要為政府工作報告提建議,劉書君代表的是全國86萬鄉村醫生。

  為什麼自己會被選作基層代表對政府工作報告提建議,劉書君分析説,自己剛剛獲得“2006年度全國優秀鄉村醫生”榮譽稱號,此外,獲得這個稱號的基層醫生“邢臺1個,河北省15個,全國200個,領導選擇的範圍就會因此縮小。”

  與總理談農村醫療

  2月6日下午5時10分至5時26分,16分鐘的時間內,劉書君得以與溫家寶總理面對面。

  劉書君首先給溫總理彙報了家鄉農村衛生事業發展的現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是解決老百姓看不起病的一項好制度,除常年在外打工不回家的,當地村民全員參加了合作醫療;當地政府投資13萬元修建了衛生所,醫療衛生條件得到大大改善;國家拿錢對鄉村醫生進行免費培訓是個好政策;國家對計劃免疫的重視對當地控制傳染病起到很好的效果。

  長期的基層工作經歷和強烈的參政議政意識,讓劉書君對政府工作報告有了很深的理解,“在第16頁的‘全面推進農村綜合改革’的內容中,談了農村義務教育的問題,但沒提農村衛生的問題,我希望能加上;第23頁中‘積極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中,在‘採取多種形式支援每個行政村設立一個衛生室’後應該加上一句‘加強農村衛生人員隊伍建設’。”

  劉書君的兩個建言均得到溫總理認可,在談到第一個問題時,溫總理説:“行,我一定好好看看,如果沒有的話,我一定把它加上。”對於第二個問題,溫總理則説:“對,衛生所是硬體,培訓是軟體,都要有。”

  劉書君將在現實中遇到的困難也如實彙報給了總理:

  一是合作醫療確實讓老百姓得到了實惠,但有一些大病老百姓還是看不起,希望國家再多投入一些,農民也多報銷一些,讓農民得到的實惠更多一些。

  二是隨著社會的發展,現在農村心血管病、糖尿病、骨關節病發病情況呈上升趨勢,希望國家加強這些方面對鄉村醫生的免費培訓。

  三是鄉村醫生在疫情報告、健康教育等方面承擔了很多的公共衛生任務,希望國家能給鄉村醫生點照顧,鼓勵大家更好地在農村為群眾看病治病。

  願為鄉親服務一輩子

  中醫出身的劉書君對中醫面臨的問題也心存憂慮:“中醫治療往往效果好、方便和價格低廉,之前我經常到山上採藥,可以直接採用,但現在藥監政策不允許,中藥材必須從市場上購進,也就是説,自己種的藥材必須先賣到市場上,再經過加工,然後自己再購進,再用於治病,多個環節必定增加中藥材的成本,所以最終造成老百姓看病成本加大。”

  “我的彙報溫總理和吳儀副總理都很重視,他們不時地用筆記錄著。”劉書君説。

  劉書君有一家四口,一家四口每年可供支配的資金不足2萬元。因為生活工作上存在實際困難,他曾一度受外界誘惑想到更好的地方行醫,但此次北京之行讓他徹底放棄了這個念頭,“我感到這是總理和政府對我的認可和重視,總理希望我為農民服務一輩子。我已答應總理,山裏的鄉親們需要我這個醫生,我也願意為俺當地的父老鄉親服務一輩子。”

  人物素描

  村醫劉書君25年行醫路

  劉書君出生於中醫世家,從小受父親劉萬亮熏陶,19歲高中畢業後就毅然選擇了救死扶傷的道路。邢臺縣漿水鎮水門村地處太行山深山區,交通不便,醫學書籍短缺,他就到外村醫生處借閱,幾年內他和他的醫術得到鄉親的信任和推崇。

  鄉村醫生的“父母心”

  作為一名鄉村醫生,劉書君奉行“醫者父母心”的古訓,視患者為父母兄妹,不論山高路遠黑夜白天,一聲呼喚、一個電話他都立刻出診。

  山區的農民生活相當艱苦,在“非典”時期,全國上下中藥價格急劇上揚,根據衛生部推薦處方制煎中藥湯劑,劉書君及時分析情況,科學組方,親自帶領群眾翻山越嶺,跋涉60余裏採挖中藥,及時發放到各村民小組煎中藥,搞預防,並將多餘的中藥無償捐贈給鄰村,幫助防治工作。當年,劉書君被邢臺縣衛生局評為“抗擊非典先進個人”。

  水門村有316戶,1029口人,分散居住在15華里長的9個自然山村,雖然及時出診,但仍免不了貽誤最佳治療時機。對於這種情況,劉書君時刻在想,中醫“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觀念應當在山區重點體現。在每年的春天,感冒流行,他就號召群眾搞預防,熬“大鍋藥”,親自備柴、抓藥、煎藥,然後通知鄉親領取,在學校等人員密集區,還監督他們服藥。對於農村的衛生習慣,他經常宣傳講解不良衛生習慣的危害性。

  鄉親抗病的主心骨

  劉書君還是邢臺縣人大代表,始終關注著農村衛生事業的發展。2003年,國家農村新型合作醫療政策出臺,他率先在縣人大會議上提出實行“新農合”,2004年再次呼籲,推動“新農合”工作2005年底在邢臺縣正式啟動,此項建議被邢臺縣人民代表大會定為“2005年十大好建議”。在漿水鎮,只要提到劉書君,鄉親們就會説:只要每天都能看到劉醫生忙碌的身影,俺群眾就有了主心骨,就不怕病魔的侵害。

  25年的鄉村醫生生涯清苦異常,但很多外出賺錢的機會,劉書君都一一放棄。他常常記起父親説過的話,“你是當地百姓培養起來的醫生,你要為這方老百姓服務”。言此語時,劉書君眼角濕潤,神情凝重。(張會武)

  來源:中新浙江網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