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3月16日電(記者 劉雲伶)一些全國人大代表提出,隨著新農村建設的開展,老百姓的文化消費能力大大提高,但相較而言,能夠提供的文化産品和文化服務,還遠不能滿足農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
全國人大代表、山西省陽泉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朱禮厚説,由於經濟基礎薄弱,農村群眾文化活動常常陷入困難重重的境地,一些特困農村很少有真正的文化生活。
朱禮厚告訴記者,很多鄉鎮、農村文化站都不同程度存在萎縮、滑坡現象,大部分文化站設在鄉鎮政府、村委會院內,成了內部活動室。有的文化站設施被任意擠佔挪用,造成文化場所日益縮小,甚至陣地丟失;有的文化站只有幾張桌子,多年來未購置圖書、樂器及體育器材,甚至連一台錄音機都沒有,致使文化站的服務功能弱化,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有的文化站還是創建文化縣初期的裝備,已過10年,仍無改觀。
“不用先進文化佔領農村,賭博、迷信等不良風氣就會乘虛而入。”朱禮厚指出,由於文化設施和活動匱乏,很多農民農閒和不打工時都以麻將打發時間,發展農村文化事業、滿足農民文化需求應是建設農村和諧文化的題中之義、當務之急。
令人欣喜的是,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表示,2007年將安排資金25億元,加快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以農村基層為重點,積極推進全國文化資訊資源共用工程和農村電影數字化放映。代表們認為,這將在很大程度上繁榮農村的文化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