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生 全權 記者 王歡 6月10日,汶川縣映秀鎮漩口中學初三學生馬健小臂上幾道歪斜的傷痕依然醒目,那是他冒著余震的危險,獨自在半垮塌的教學樓裏挖刨4個小時救出同班同學的印跡。回憶那天的情形,馬健告訴記者:“其實我也很害怕,但是害怕算啥子,我同學的命更重要!” 5月12日,地動山搖之後,馬健和幾名膽子大的同學走近岌岌可危的教學樓,隱約聽見倒塌的樓梯拐彎處傳出哭喊聲,仔細辨認,似乎是同學向孝廉的聲音。他正打算去救,被趕來的老師制止:“這裡有老師搜救,你們快到寬敞的坪壩去。”然而到坪壩後,馬健的心裏始終有些不安:“老師他們肯定先救看得見、埋得淺的學生,向孝廉埋在裏面,不知道老師找不找得到。” 隨著夜幕的降臨,這種不安更深了。摘著樹上的櫻桃充饑,馬健心裏有一種説不出的難受:“我坐在這裡吃櫻桃,向孝廉他們幾個同學還壓在底下,肯定好痛苦。” 他想起以前讀過的一個故事:一次地震後,一個班級的教室垮了,很多家長都放棄了,只有一名父親堅持不懈地挖,終於奇跡發生了,救出了躲在角落裏的孩子們。“我覺得這肯定是真事,我也應該像那個父親學習,不放棄,去救向孝廉他們。”打定主意,晚上9點過,馬健摸黑偷偷跑回學校。這時不僅下著大雨,且余震不斷,大著膽子,馬健走入已部分坍塌、非常危險的教學樓。“孝廉,你在哪?”一聲聲呼喊叫醒了已有些昏沉的向孝廉。此時,向孝廉被壓在一塊水泥板下,四週全是碎磚碎瓦,將她與外面隔開來。 這不是個容易施救的位置,不過馬健並沒有放棄。發現樓梯口的一塊大預製板倒在旁邊的一堵墻上,形成了三角形,馬健決定從這裡挖條通道接近裏面的向孝廉。伏在坍塌的水泥板與地面之間40釐米高的狹小空間裏,他一邊用手清理向孝廉身邊的碎磚碎瓦,一邊鼓勵向孝廉:“堅持,堅持住,你是我們班上年紀最小的,也是生命力最旺盛的,這點困難難不倒你!”“你會不會走啊?”向孝廉有些擔心。“不會,就算我救不出你,我也會一直陪著你,等明天天亮大人來救你們。”馬健堅定地回答。 當時,看似鎮定的馬健心裏也很慌亂,幾乎幾分鐘就能感到一次余震。黑夜裏,教學樓玻璃、磚頭啪啪下落的聲音,另一名同學遺體的冰涼觸感,讓又餓又怕又累的馬健全身止不住發抖。“但我不能走,如果我走了,向孝廉肯定覺得沒希望了,會堅持不住。”4個小時後,通道終於挖成,馬健奮力拉出向孝廉,兩個孩子抱頭痛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