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新中國成立60週年 -- 部長訪談

民委主任楊晶:同心掬得滿庭芳

時間:2009-09-19 09:08   來源:中國廣播網

  第二篇 國家民委主任楊晶:同心掬得滿庭芳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7時35分報道,去年3月,楊晶從內蒙古自治區政府主席轉任國家民委主任。這個幾乎在民族地區工作了半輩子的草原之子,用他充滿深情的質樸語言,表達了他在民委主任崗位上的苦辣酸甜:

  楊晶:不會飲酒、不會唱歌,更跳不了舞。當然到了民族地區,大家跳起民族舞的時候,你即使不會,(但)加入到其中,他們也是非常高興的。我想這也是對他們尊重的一種具體表現。所以看起來,作為民委主任所需要學習的東西非常多。

  在記者的眼中,楊晶是個不喜過多的言談、實幹多於表達的領導。他自謙説自己還不算個合格的民委主任,但在交談中記者發現,楊晶的確是以學習的態度和高度的責任感走上民委主任這個崗位的,一種無形的壓力讓他時刻告訴自己,要再勤奮一些。

  楊晶: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的講究,這也是每一個民族傳統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特別作為民族工作者,要了解這些內容,要理解各個民族的心態,要尊重每一個民族的生活習俗。我想這是我們必須具備的基礎性的東西。

  説起自己的家鄉內蒙古,過去和現在,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楊晶如數家珍。

  楊晶:內蒙古是一個資源富集地區,它所具備的資源優勢是我們國家發展到這個階段所急需的,比如能源、化工、材料,包括特色的農畜産品。大家都知道內蒙古自治區是知名品牌比較多的省區市之一,知名品牌覆蓋面也非常廣,佔有的份額也非常大。

  其實像內蒙古一樣,我國其他少數民族地區在新中國成立後,在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各方面也都有了長足的發展和可喜的變化。過去,人們一提到民族地區,腦海裏浮現的就是“刀耕火種”、“貧窮落後”……但是,僅用了半個多世紀的時間,民族地區就徹底改變了一窮二白的面貌。到2008年,民族地區GDP已達到3062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1952年增長了92.5倍。南昆鐵路、南疆鐵路、青藏鐵路、西氣東輸、西電東送等一批重大工程開工建設,民族地區基礎設施建設面貌一新。今天的民族地區,已成為我國農畜産品和工業産品的重要生産基地,成為對外開放的全新陣地,成為國內外嚮往的旅遊勝地。

  楊晶:少數民族地區的群眾收入、生活水準得到了非常大的提高和改善。由過去文盲佔絕大多數,到現在受教育的年限接近了全國的平均水準,有14個少數民族受教育年限超過了全國平均水準。解放前少數民族每人平均壽命大多在40歲之下,現在大多在70歲,有的少數民族壽命超過了全國的平均水準。從方方面面來説,少數民族地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少數民族是中國受益最多的一個群體。

  “同心掬得滿庭芳”,楊晶説,60年來,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得到紮實推進,法制化建設成效顯著,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被確立為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得到堅持和完善,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在全社會廣泛開展,民族團結的觀念已經牢牢紮根于各族群眾的心中。

  楊晶:我相信沒有哪一個民族的哪一個成員能離得開兄弟民族的幫助,也離不開黨和國家的支援、培養和照顧。所以説我感覺民族團結就像空氣一樣,當這種團結形式非常好的時候,誰都體會不到它的寶貴;當空氣沒有了,我們又誰都無法離開。當民族團結遭到破壞的時候,每個人都能感覺到它的寶貴、它的重要。對我們國家解決民族問題、扶持各民族地區發展,各民族在政治上、法律上、經濟上、文化上平等的這樣一個目標的實現,我非常有信心。(記者肖志濤)

編輯:趙輝
台灣網 版權所有